臺積電老將傳「扛20箱機密」投奔英特爾 外媒示警波及全球

▲臺積電2奈米機密外泄?外媒示警恐影響全球。(圖/記者高兆麟攝)

記者柯沛辰/綜合報導

臺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傳出在退休前,疑似帶走2奈米、A16、A14等製程相關技術文件,包括20多箱手寫及影音資料,於10月底重返老東家英特爾任職。外媒分析,若機密外泄屬實,不僅將爲臺積電及英特爾帶來重大影響,全球晶片供應鏈、定價結構及行業領導地位都將重新洗牌。

英媒國際商業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分析,臺積電在2奈米制程技術上的突破,直接影響下一代處理器的性能與效率,這些技術耗費多年時間研發,更仰賴尖端設備與專有技術,使臺積電保持競爭優勢。若真的被泄漏至其他公司,可能會打破現有平衡。

報導指出,目前臺灣檢察官已展開正式調查,要釐清是否涉及違反國安或公司法。不過,截至目前爲止,英特爾方面尚未透露這名高階主管的具體職責,也未迴應是否獲取相關機密文件。分析人士指出,跨公司人才流動相當常見,但機密資訊若處理不當,可能帶來法律及聲譽危機。

如果指控屬實,2奈米制程資料的外泄,可能爲臺積電及英特爾帶來重大影響。競爭對手可能因此獲得臺積電的專有技術洞見,進而加速其技術研發進程。這不僅影響單一企業,還會波及全球晶片供應、定價及技術領先地位。

▲臺積電前副總、工研院第14屆院士羅唯仁。(圖/工研院)

目前國際觀察家正在密切關注臺灣如何處理此案,因此此案可能爲高科技產業的智財糾紛處理樹立先例。爲此,全球企業或將重新檢視內部政策,特別是在員工或高階主管跳槽到競爭對手的企業時,如何加強保護敏感資訊。

分析人士認爲,未來半導體產業恐面臨政府及股東更嚴格的審查,要求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透明度及問責性。對跨國企業而言,這起案例也提供重要教訓,即需制定明確的機密資料管理規範,以及離職員工的責任條款,以維持競爭優勢及合作伙伴與客戶間的信任。

目前臺積電已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協議來防範商業機密泄漏,也對涉及敏感專案的高管及工程師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及保密協議。畢竟,任何泄漏都可能引發深遠的影響,不僅僅衝擊臺積電本身,還可能波及整個半導體產業生態及全球科技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