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製啤酒、熱軋鋼銷臺 7月3日起課臨時反傾銷稅

財政部關務署宣佈,針對自中國大陸產製的進口啤酒與熱軋扁軋鋼品,初步調查確認存在傾銷行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關務署昨(27)日宣佈,針對自中國大陸產製的進口啤酒與熱軋扁軋鋼品,初步調查確認存在傾銷行爲,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自7月3日起對這兩類產品課徵爲期四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以減緩本國產業所受衝擊。中鋼指出,電磁鋼片也有類似狀況,近日也將申請新的反傾銷稅案。

其中,啤酒案稅率自13.13%到64.14%不等,而熱軋鋼品反傾銷稅案稅率爲16.9%到20.15%。

關務署指出,啤酒傾銷案由臺灣啤酒公會提出申請,包含臺灣菸酒公司、海尼根臺灣等六家業者,合計佔國內啤酒產量近97%,認爲大陸啤酒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來臺,導致本地業者的市佔率與利潤明顯下滑。

經濟部審議後,初步認定中國大陸的啤酒進口量顯著增加,壓低國內市價,本地產業已遭受實質損害。財政部依廠商不同課以差別稅率,其中,百威雪津相關製造商與出口商課徵33.85%;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爲13.13%;其餘中國製造商或出口商則高達64.14%。

熱軋扁軋鋼品案則由中鋼與中龍提出申請,鎖定中國輸臺的熱軋鋼材,該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汽車、家電、鋼管與高壓氣體容器等領域。

調查指出,包括寶山鋼鐵、寶鋼湛江鋼鐵與上海梅山鋼鐵等中國業者以不合理低價大量輸臺,對我國鋼鐵業構成威脅。因此,財政部決定對寶山鋼鐵等三家企業課徵16.90%的臨時反傾銷稅;未配合調查的其他中國廠商則課徵20.15%稅率。

中鋼指出,除了中國大陸熱軋鋼品外,中鋼目前也掌握到一些進口鋼材,同樣有不公平競爭的現象。主要來自大陸、南韓和日本的電磁鋼片,進口臺灣數量暴增、價格偏低且不合理,將成爲下一波反傾銷目標,證據收集已進入尾聲,近日內提出反傾銷稅案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