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推出“三張清單”兌現羣衆“幸福賬單”
在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探索中,我市創新推出資源、需求、項目 “三張清單”工作模式,精準對接各方資源與羣衆需求,以獨特優勢爲城市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吸引衆多“社區合夥人”踊躍參與。
“需求清單”讓問題無所遁形。傳統收集民意方式零散且滯後,我市“需求清單”模式則截然不同。通過“縣級領導+兩代表一委員+街道值守隊”接待日,領導幹部與羣衆面對面,傾聽最真實聲音。“敲門行動”更是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每家每戶,社區工作者每日巡查、報到單位季度走訪,實現動態跟蹤。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民情信箱”“有事您找我”電話隨時接收反饋,對“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反映頻次高、羣衆滿意率低的事項着重分析研判。依託黨羣服務陣地搭建議事平臺,定期組織說事議事,讓羣衆從被動反映轉爲主動發聲,需求收集全面、及時又精準,爲後續治理靶向定位。
“資源清單”激活沉睡能量。以往社區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我市利用“資源清單”,常態化開展“黨羣陣地@你”活動,精準梳理出共建單位多元優勢,黨建引領、政策支持、教育資源、文體特長、陣地共享、人才助力等一目瞭然。社區黨組織書記主動出擊,與共建單位溝通對接;社區工作者和黨員志願者走街串巷,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 “拉家常”,挖掘潛在資源,打破部門、行業、組織間壁壘,讓社區資源“活”起來,家底清晰、優勢盡顯。
“項目清單”推動治理見實效。對比常規項目推進的盲目性,我市“項目清單”流程嚴謹科學。社區召開黨建聯席會議,通過“需求—資源”匹配生成、共建單位自行揭榜、街道協調相關單位認領等形式,供需雙向對接醞釀,初步形成共建項目2089個。市級開展三輪研判,針對聚焦羣衆需求不精準等問題逐縣反饋、逐類研判、逐項優化,確定黨建聯建、政策賦能、教育融合、文體互動、民生實事等1956個可落地項目。縣級組織部門、鄉鎮街道、社區通過微信公衆號,對項目清單成熟一批公示一批,推動落實,接受監督,確保一批批項目從 “紙面” 落到 “地面”,切實解決羣衆急難愁盼。(記者 張娟娟)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