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清單”變身百姓“幸福賬單”

四川:“民生清單”變身百姓“幸福賬單”

金臺資訊

醫療衛生

●選派8056名醫療衛生專家下沉2160家縣(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61.1%

●開行2列“熊貓健康列車”,惠及阿壩州茂縣、涼山州越西縣等地羣衆

教育助學

●推進基礎教育“網鏈共享計劃”,完成35個省級“網鏈共享計劃”聯盟搭建

●整合超1000個優質教育資源視頻課程,升級打造覆蓋省、市、縣、校四級共享的全省“智慧教育大腦”雲平臺

養老育幼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團隊共爲28萬餘名失能老年人免費上門提供健康服務,累計服務53萬人次

●着力推動新生兒“應檢盡檢”,其中先天性心臟病篩查人數達20.17萬人,篩查率爲99.2%

城鄉宜居

●截至6月底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有住宅增設和更新電梯,開工率分別達65.3%、124.5%、116.5%

●組織開展“戲曲進鄉村”公益性演出2776場次,遴選137所學校利用非教學時間開放體育場地

記者7月30日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截至6月底,全省30件民生實事取得階段性成效。從項目進展情況看,27件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從資金執行情況看,各級財政實際撥付資金1718.05億元,佔計劃安排數2059.03億元的83.4%,較上年同期提高6.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精心組織、細化舉措、創新方式,強力推進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努力把省委省政府的“民生清單”變爲老百姓的“幸福賬單”。

把實事辦實

關注醫療、教育和就業

4月,“熊貓健康列車”首次開進阿壩州。來自成都多家醫院的35名專家,爲當地羣衆開展健康體檢、問診諮詢、醫療巡診等醫療健康服務,同時對部分行動不便羣衆、疾病高風險人員提供健康入戶、送醫上門服務。

統計顯示,省衛生健康委、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聚焦“三州”、脫貧縣、革命老區等,選派8056名醫療衛生專家下沉2160家縣(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61.1%;開行2列“熊貓健康列車”,惠及阿壩州茂縣、涼山州越西縣等地羣衆。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針對教育、醫療領域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着力推動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省教育廳推進基礎教育“網鏈共享計劃”,完成35個省級“網鏈共享計劃”聯盟搭建,開展高中網鏈教學聯盟名校長工作室遴選。目前,已整合超1000個優質教育資源視頻課程,升級打造覆蓋省、市、縣、校四級共享的全省“智慧教育大腦”雲平臺。涼山州通過“組團式”定點幫扶,推動兒科、呼吸科等重點科室補短提升,培訓本土醫務人員5957人次,服務基層羣衆90萬餘人次。

抓好就業創業和扶弱濟困被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針對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效等問題,研究制定《四川省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辦法》,推動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內江市開通“就業110”援助綠色通道,累計幫助6.7萬名脫貧人口務工就業、1473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1.3萬人。綿陽市在各級婦聯設立未成年人維權服務中心法律援助站9個,組建市女律師維權團,累計受理案件1752件,爲羣衆避免和挽回損失1000餘萬元。

守護“一老一小”

提出有針對性的舉措

正值暑期,位於成都市大邑縣青霞街道箭道街的東街幼兒園依然忙碌。根據省級民生實事工作安排,該園今年計劃新增20個託位。目前,新規劃的活動室、感統室、午睡室已裝飾好,託班傢俱玩具正陸續到位。

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健全“一老一小”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圍繞“一老一小”領域重點熱點難點,提出10個方面具有針對性的舉措。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推進養老育幼各項工作。

爲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團隊,上半年共爲28萬餘名失能老年人免費上門提供健康服務,累計服務53萬人次;民政部門深入實施新時代“天府銀齡行動”,上半年共開展老年志願服務活動3000餘場次;消防救援部門積極對接民政、公安等部門,確保低保、特困等經濟困難獨居老人優先安裝聯網型獨立感煙火災報警器,截至6月底,21個市(州)均完成採購意向掛網。

呵護孩童愈加精細周到。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着力推動新生兒“應檢盡檢”,其中,先天性心臟病篩查人數達20.17萬人,篩查率爲99.2%;脫貧縣新生兒兩種遺傳代謝病篩查人數爲5.97萬人,篩查率達99.4%;聽力障礙篩查人數達5.87萬人,篩查率爲97.8%。教育部門對區域內適齡幼兒全面摸排,擠出公辦幼兒園空餘學位,預計將爲每個幼兒家庭每月節約養育成本1000元。

優環境保安全

加快邁向“住有宜居”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有住宅增設和更新電梯,開工率分別達65.3%、124.5%、116.5%。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搶抓國家城市更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契機,加快推動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省委社會工作部推動印發《四川省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導則,整合11個省級部門18個專項項目資金5315.5萬元,支持試點建設。其中,成都市探索“公益+市場+社會”多元運營模式,引進吸納社會資金5293.8萬元,共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省委宣傳部統籌省直有關部門加大文旅體服務供給,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五館一站”和公共體育場館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戲曲進鄉村”公益性演出2776場次,遴選137所學校利用非教學時間開放體育場地,新增非遺工坊212家。省農業農村廳派工作組深入15個市(州)實地調研,指導提灌站和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提灌站建設進度同比提前3個月,若爾蓋縣、甘孜縣等欠發達縣域衛生廁所普及率提升6個百分點。

各地各部門還在增強羣衆防風險意識的基礎上,努力守牢民生安全底線。省自然資源廳在摸清災害隱患底數基礎上,於2024年底提前下達2025年專項資金預算1.7億元,同步建立專人負責的項目監管機制,確保地質災害防治有序推進。阿壩州推動避險搬遷安置,在省級補助4萬元/戶的基礎上,再補助11萬元/戶。(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