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輕醫師 醫學中心紛加薪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陳彥元表示,已着手研議待遇優化機制,醫院本來對於住院醫師就有不同科別不同負荷的分級。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提出「不同工、不同酬」概念,改善人力流失等困境,事實上,爲留住年輕醫師,許多醫學中心絞盡腦汁,臺北榮總最近啓動第三波調薪,提高內、外、婦、兒、急診等專科住院醫師獎勵金。新光醫院則增加外科住院醫師加班費,相較於內科系,月薪資約多二萬。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近幾年願意投入重症治療的住院醫師愈來愈少,原因在於必須輪值夜班、假日班,而薪資又與不必輪班、壓力小的科別差不多,「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爲此,北榮已於去年六月起,內、外、婦、兒、急診專科住院醫師每人每月增加六千元獎勵金,從今年四月起,再加二千元,等於每人每月薪資多了八千元。此外,泌尿科、骨科、神經內外科、麻醉專科等住院醫師也相當辛苦,四月起每人每月多了三千元獎勵金。
「兒童外科如同消防隊,隨時需要待命。」陳威明說,兒童外科團隊相當重要,爲此,今年二月起,北榮大幅調高兒童外科主治醫師工作獎金。此外,院分也給予婦產科醫師特別獎勵金,小夜時段四千元、大夜時段六千元,主治醫師非常有感。
是否落實「不同工、不同酬」醫療職場?臺大醫院醫務秘書陳彥元表示,持續討論研議中,將以醫院經營實際狀況爲基準,更公平反映醫師工作負荷。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外科住院醫師須值班,以致年輕醫師興趣不高,爲此院內提出人力不足獎金,讓外科住院醫師較內科住院醫師月薪資平均多二萬元。
洪子仁指出,「不同工、不同酬」應先從健保支付制度做起,儘速調整給付標準,例如,急、重、難、罕及小兒科等科別診察費,就應一般科別高一點。外科等困難手術也是如此,許多手術時間長達四小時、八小時,但健保支付卻偏低,與醫師付出不成比例,健保應改變支付制度,才能留住困難科別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