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佑:中共藉「九三閱兵」搶抗戰話語權 繼承中華民國曆史

▲即將參加「九三閱兵」的解放軍儀仗隊士兵。(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中共「九三閱兵」舉行在即,淡江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認爲,對北京而言,「九三閱兵」是最重要的軍事行動,目的除了對外宣示之外,也有對內展權的目的,更是對外界大展軍工實力的最佳時機,抗戰紀念未來將常態化,成爲其形塑話語權的重要議題。

林穎佑1日下午出席「中共『九三閱兵』可能操作及影響」座談會,從對臺、對外、對內分析。對臺部分,林穎佑表示,中共在二戰中的貢獻近乎於零,但近期卻透過舉辦各種活動與拍攝抗戰電影的方式,積極爭取二戰話語權,目的就是爲了強調繼承中華民國的歷史,打壓我國在國際上的空間。

林穎佑指出,有別於過去粗製濫造的抗日神劇,中共集中資金所投資與抗戰有關電影並結合短影音進行國內外的宣傳,並結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策略搶佔抗戰話語權,「戰爭史的延續除關係到歷史繼承之外,更會與當前英美國家的互動有關。這些都是中共積極舉辦抗戰相關活動的背後戰略。」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圖/記者蔡紹堅攝)

對外部分,林穎佑說,從目前參與中共閱兵的國家來看,俄羅斯總統普丁、北朝鮮金正恩以及東南亞、中亞等「全球南方」的政要出席,以美國爲首的盟邦並無出席,中共透過閱兵來逼迫各國表態的目的相當明顯,而習普會後是否會讓未來的川習會帶來新的變數?也是本次值得觀察的方向。

林穎佑指出,從目前的資料顯示,閱兵過程會特別展出各型新裝備,各型無人載具以及飛彈的效用並不能從地面展示中看到,但可透過其型號以及裝備上的細部來對其性能以及可能的設計理念做出推測。

林穎佑說,若是能在各國領袖前展示其先進裝備,自然也是拓展軍火外交的最佳時機,「特別是在俄烏之戰與印巴空戰後,中共已成爲國際軍火輸出大國,這些與會國家都有可能成爲潛在客戶。這都是閱兵的外溢效益。」

對內部分,林穎佑指出,經過 2024 年的共軍組織調整後,此次閱兵更是能借此觀察組織變化的時機。展出各型裝備的意義除了對外「秀肌肉」外,更有向中國大陸民衆強調軍改成功的目的。

林穎佑說,特別是在疫情後中國大陸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但在這段時間裡國防預算依然持續增長,若是無法對民衆交代其稅金是有成爲強軍的基礎,是會增加中國大陸民間對政府的不滿。

林穎佑認爲,閱兵也在對內外傳達,習近平持續牢牢掌握軍權的意涵,「雖說黨指揮槍,但槍桿子出政權纔是真正不變的硬道理。因此,除對外宣傳外,閱兵也有其對內展示的戰略意涵。」

林穎佑說,閱兵象徵習近平在外交與軍事上的成功,更代表其對軍權的有效掌握,但在閱兵過程中是否又有共軍高層神隱消失或重新出現,這些也是觀察共軍人事動態的機會。

林穎佑強調,閱兵都是以地面部隊以及新的科技裝備爲主,因此對共軍來說,依然有龐大的海空部隊可以進行調動,特別是這些參演的陸軍裝備跟空中飛行的戰機,大多都是來自於北部跟中部戰區,因此,共軍依然有能力可以在閱兵後進行聯合戰備警巡持續對我國壓迫,「這都是在觀察九三閱兵時,我方在國防上不可忽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