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軒股東扎堆出逃 高端國貨美妝的資本對賭局【IPO觀察】
《投資者網》吳微
一瓶售價超500元的山茶花精華油,撐起了林清軒82.5%的毛利率,卻也讓這家主打"高端國貨"的美妝品牌陷入"功效宣稱違規"的爭議漩渦。
2025年2月,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的一紙罰單,揭露了其"抗老修護專家"宣傳背後的合規漏洞,公司產品備案功效僅爲"抗皺、修護"、"抗老"表述未經國家藥監局批准,構成虛假宣傳。在諸多爭議之下,林清軒於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港股上市。
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創始人孫來春的一系列動作更引發市場關注。2024年8月,雅戈爾以7185.52萬元受讓海納亞洲4.49%股權時,公司估值較一年前B輪融資時縮水超50%至15.59億元。公司融資的過程中,實控人孫來春、林清軒前一輪投資人卻趁機減持了合計2.26億元的股份。
一邊是毛利率向國際大牌看齊,一邊是2024年6.88億元銷售費用吞噬利潤,在諸多對賭協議下,林清軒的港股IPO之路,正面臨"高毛利神話"與"增長可持續性"的雙重拷問。
高銷售費用下的高端突圍
2011年成立的林清軒,最初只是上海一家主打草本護膚的區域品牌。真正讓其嶄露頭角的,是公司2014年推出的山茶花精華油。這款定價500-800元的單品,憑藉"以油養膚"的差異化概念,在2024年爲公司貢獻了4.48億元的收入,佔總營收的37%,連續11年蟬聯面部精華油市場銷量榜首。招股書顯示,其核心產品毛利率高達82.5%,遠超珀萊雅(64.5%)、貝泰妮(75.8%)等同行,直逼雅詩蘭黛小棕瓶的毛利水平。
但高毛利下,卻是公司盈利水平不高的困境。2022-2024年林清軒的銷售費用分別爲5.09億元、4.87億元、6.88億元,佔營收比重爲73.66%、60.37%、56.86%,雖逐年下降,但仍遠高於珀萊雅(603605.SH)的47.88%與上海家化(600315.SH)的46.69%。鉅額營銷投入下,2024年公司淨利率僅爲15.4%。
林清軒的快速擴張,得益於2021年公司開始的融資,當年公司吸引到超3億元的融資。獲得現金後,林清軒加速了銷售渠道的佈局。2022-2024年公司門店數量從366家增至506家,其中新開門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如武漢、成都等城市的單店月銷額已破百萬。與此同時,線上渠道收入佔比從45.2%提升至59.1%,2024年公司線上直銷收入已高達6.35億元,其中抖音直播成爲林清軒的主要增長引擎,單場直播GMV破千萬已成常態。
下沉市場佈局則是林清軒另一個增長秘訣。在2022年-2024年間,公司新一線城市的門店數增長31.4%的情況下,公司三線城市的門店數出現了61.9%的增長,不過,林清軒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單效僅爲一線門店的 60%。
數據來源:招股書
更關鍵的是,下沉市場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更高,林清軒500-800元的核心單品面臨來自珀萊雅(均價200-400元)、薇諾娜(均價300-500元)等品牌的擠壓。此外,林清軒線上渠道同樣暗藏隱憂,2024年公司線上直銷毛利率較線下低8個百分點,抖音、天貓等平臺流量成本逐年攀升,公司逐漸陷入爲平臺打工的困境之中。
在高端護膚賽道,林清軒確實撕開了一道口子。2024年其在高端護膚品牌整體市場以1.4%份額位列第13,是前15強中唯一國貨。在抗皺緊緻細分市場,林清軒以2.2%的市場份額躋身行業前十。
但林清軒的高端化也讓其屢次觸碰監管紅線。2025年2月公司因"抗老"宣傳違規被罰2.12萬元,監管部門指出其產品備案功效僅爲"抗皺、修護"、"抗老"表述未經批准;2021年公司也曾因"修復肌膚"宣稱缺乏實證依據被罰5萬元。黑貓平臺數據顯示,林清軒有200多起投訴,這些投訴主要集中於"功效不符""退款難"等,2024年7月以來,12315網站,關於林清軒產品質量的投訴也高達25條。
多對賭協議中的資本擴張
在公司高毛利、低淨利潤率以及A股發行環境變化下,林清軒多輪融資及股權轉讓時的估值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021年B輪融資時,林清軒估值曾達到31.75億元,但2024年8月雅戈爾時尚入股,以7185.52萬元受讓公司4.49%股權時,林清軒對應估值僅15.59億元,較峰值時相比,出現了腰斬。而出讓方海納華上海2021年增資時的成本就已高達5000萬元。
這一估值縮水背後,既有美妝行業資本退潮的大環境影響,也與公司自身問題相關。實控人孫來春通過上海房角石、元洄、元淦等關聯平臺間接持股79.27%,但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間,孫來春及林清軒前一輪投資人卻趁機通過股權轉讓減持了合計2.26億元的公司股份,海納華上海、杭州源琛、大漠孤煙等早期投資機構紛紛清倉了林清軒的股份。
星翰啓承、上海凱輝創美、廈門沃美達等投資人受讓了海納華上海、杭州源琛及孫來春轉讓的股份,轉讓時公司股價爲152元/股,公司對應估值又達到了38億元。而在林清軒完成股權轉讓的當月,公司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港股IPO。
資料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A輪、B輪投資者還曾獲授贖回權,約定若公司未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或上市申請被拒,投資者有權要求實控人孫來春回購股份。儘管這些對賭條款在提交上市申請後終止,但特定條件下仍可恢復。這意味着林清軒若上市進程受阻,實控人將面臨鉅額回購壓力。
中國高端護膚市場由國際品牌主導,前15強中歐美品牌佔11席,雅詩蘭黛、蘭蔻合計份額超30%。林清軒1.4%的份額背後,是產品矩陣單一的現實。除山茶花精華油外,2024年林清軒旗下的防曬霜、面膜等品類收入佔比分別爲3%、12.2%,尚未形成第二增長曲線。2025年新實施的《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進一步收緊宣傳口徑,其"山茶花抗老"的核心賣點面臨更嚴格監管。
與此同時,國貨競品正在加速追趕。珀萊雅通過"早C晚A"概念破圈,2024年高端線"雙抗""紅寶石"系列收入超15億元,市佔率提升至2.8%;HFP、逐本等新銳品牌在精華油賽道持續發力,林清軒的單品護城河正在變窄。行業競爭加劇下,林清軒高銷售投入模式下的高端化路徑,勢必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較大影響,此情況下,林清軒又能否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呢?
林清軒的IPO之路,折射出國貨美妝品牌衝擊高端市場的普遍困境,企業高毛利依賴單品爆款,高增長依賴營銷驅動,而一旦營銷投入放緩,企業的增長就將面臨考驗。當"抗老"宣傳觸碰到監管紅線,當實控人在上市前夜選擇套現,當對賭協議的壓力懸在頭頂,這家承載着國貨高端化期望的企業,需要向投資者證明,除了山茶花精華油,公司還有更多抵禦風險的籌碼。
港股市場向來對"故事"持謹慎態度,林清軒能否講好下一個增長故事,或許要取決於其能否在合規經營、產品創新、利潤平衡之間找到新的支點。(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