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中企扎堆上市外資瘋狂“掃貨” 港股募資額登頂重塑全球資本圖譜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5月20日,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募資淨額達353億港元,創下年內全球最大IPO(首次公開募股)紀錄。這一標誌性事件成爲今年港股IPO市場的高光時刻。事實上,在此之前,港股IPO市場已呈現出火熱態勢:一季度募資額177億港元,同比激增超過270%,超越新加坡股市躍居全球第四;截至5月20日,年內港股IPO募資總額已超過650億港元,位居全球第一。目前,還有151家企業排隊上市,業界預計港交所全年募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港元。

本輪港股IPO熱潮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徵,A股龍頭企業成爲主力軍。除寧德時代外,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近20家行業龍頭已啓動“A+H”雙平臺戰略。內地公司密集於港交所上市,背後是企業出海的資金需求驅動。以寧德時代爲例,其港股募資將主要投入匈牙利工廠建設,對接歐洲電動汽車產業;恆瑞醫藥則計劃將募資用於創新藥研發、生產設施升級及海外市場拓展。香港國際化的法律體系與自由兌換貨幣制度,爲企業跨境併購、海外設廠提供了便利,同時,港股上市後的信披內容能有效傳達給國際投資者,助力企業國際化進程。

內地公司密集港股IPO與繁榮的二級市場形成共振。截至5月22日收盤,恆生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17.37%。與以往H股較A股常有較大比例折價不同,如今H股新股折價明顯降低。寧德時代H股發行價相比A股僅折價6.5%,爲過去10年最低A/H折扣率水平;其首日大漲收盤後,H股相比A股溢價7%;5月21日,寧德時代H股繼續大漲10.19%,並帶動A股跟漲4.21%,有力推動了公司估值提升。今年以來,H股較A股的平均折扣率已從2024年初的接近40%下降到30%左右,比亞迪、招商銀行等龍頭企業的H股價格甚至出現了較A股價格溢價的情況。

港股市場走強並非偶然,背後有着深層驅動因素。一方面,這是制度性開放、深化互聯互通的成果。2024年證監會推出的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促使兩地市場估值體系加速融合,南向資金已成爲港股定價的關鍵力量。另一方面,這是全球資本再配置的理性選擇。美國政府政策多變、債務問題嚴峻,美元資產吸引力減弱,外資機構增配人民幣資產成爲必然趨勢。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3月,國際長線投資者已大規模迴歸,每個IPO項目均吸引約30家國際長線投資者。

新的國際貿易格局正在重構,商品流的變動將帶動資金流的變動。中國企業出海需求旺盛,國際資本多元化配置資產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兩者“雙向奔赴”催生出了這輪港股IPO的繁榮,這不僅重塑着全球資本流動的圖譜,也預示着中國資產從“價格窪地”向“價值高地”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