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AIC股權投資蓬勃發展 有望重塑一級市場生態格局
每經評論員 李蕾
近日,濟南市政府宣佈與五大國有銀行旗下的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簽署協議,設立5只基金,首期規模達50億元。這是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後的一個縮影。據媒體報道,自去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佈《關於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的通知》以來,已有18個試點城市簽約基金,總意向規模突破4200億元。
這場由國有大行主導的資本變革,正以“耐心資本”爲中國科創投資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行業層面,過去一級市場股權投資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比如,傳統的GP/LP模式(GP指普通合夥人,LP指有限合夥人)由於資金期限和風險容忍度等問題,常常陷入“不敢投早期、不願陪長期”的困境。業界一直呼籲更多銀行、保險等資金作爲長線資本進入股權投資市場,爲早期科創投資提供更多支持。
近年來,AIC的投資方向逐步拓展至純股權投資,並自去年新政發佈後迎來了快速增長。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統計,2024年,銀行業機構在金融機構LP中的出資規模大幅增長至約1100億元,同比增長94%,超越了保險業機構的出資規模。這一變化反映出AIC股權投資的蓬勃發展勢頭。
首先,資金規模的躍升爲科創企業提供了更爲充足的資本支持。數據顯示,AIC表內資金用於股權投資的比例由原來的4%提高至10%,單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由20%提高至30%。加上社會資本的配比,這些變化使得AIC能夠撬動2000億元至3000億元的總投資資金,爲科創企業提供充足的“彈藥”。
其次,這些AIC基金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國家鼓勵的科技創新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濟南設立的5只基金爲例,它們將重點投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關鍵支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AIC基金在期限錯配問題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依託銀行表內資本,AIC基金的期限相對較長。這使其能夠踐行“投早、投小、投長期”的理念,支持過去資本不敢或不願投資的前沿賽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耐心資本”的體現。
當然,目前AIC股權投資仍處於初期階段,試點擴圍仍在進行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銀行由於定位和風險偏好的差異,缺乏足夠的投研人才和相關能力,面臨着行業認知的斷層;市場化的VC/PE(PE指私募股權投資,VC指風險投資)機構對AIC股權投資瞭解不足,有些機構可能還不符合AIC的合作要求。
然而,不論如何,作爲金融機構LP中出資和佔比都在快速增長的玩家,銀行AIC不僅爲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爲科技創新企業注入了新的“活水”。目前,銀行AIC已經成爲一級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未來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