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手環”治高血壓?別讓僞科學收割消費者

近年來,“量子”一詞頻頻出現於大衆視野,從量子計算到量子通信,這些專業術語對普通人來說似乎也變得耳熟能詳。然而,隨着“量子”概念走紅,一些商家也開始打起歪主意。最近,一款售價僅幾百元的“量子手環”聲稱能改善高血壓,甚至還有“量子鞋墊”號稱能“疏通經絡平衡內臟”,售價僅68元。

這些打着量子招牌的產品,真有什麼高科技含量嗎?在專家眼中,可能不值一駁。量子技術當今仍是科技領域的前沿,其核心原理包括量子疊加、量子糾纏和量子隧穿等,主要應用於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這些技術需要高精度的設備、嚴苛的實驗環境和鉅額的資金投入,遠沒有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階段。

但是一些商家卻利用公衆對量子技術的陌生和崇拜心理,將“量子”概念包裝成萬能標籤,貼在了手環、鞋墊甚至美容儀上。比如,前文提到的“量子鞋墊”聲稱嵌入了14顆量子芯片,能“滲透人體30釐米”。這套銷售話術既融合了高科技術語,又夾雜傳統中醫藥概念,同時還凸顯了物美價廉,稍微推敲一下就知道,現實中很難有這麼完美的商品。可以說這類宣傳,不僅違背科學常識,還公然挑戰市場規律。

“量子日用品”騙局之所以能夠得逞,背後有多重原因,首先是普通人的科學素養參差不齊。量子技術作爲前沿科技,其原理複雜且遠離日常生活,大多數消費者對其知之甚少。但普通人越是不太瞭解,越可能產生對高科技的盲目崇拜。商家正是利用了這種知識不對稱,通過包裝高大上的術語和概念,讓一些消費者掉入陷阱。

其次,網購和直播帶貨等商業形態的特點,也讓監管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儘管各大電商平臺對虛假宣傳有一定的審覈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量子產品”的宣傳語往往模棱兩可,打擦邊球。例如,商家可能會在產品描述中註明“量子”僅爲產品名稱,而非實際功能,以此規避監管。這種“文字遊戲”讓平臺和監管部門難以及時進行精準打擊。

要避免這類騙局,也就需要對症下藥,不能滿足於對個案的處理,甚至也不只是平臺和監管部門的事情。比如,科學素養方面,政府、媒體和科研機構等,都有可以努力的空間。通過短視頻、科普文章等形式,向大衆普及量子技術的真實用途,揭穿“量子鞋墊”“量子手環”等僞科學產品的真面目。

當然,目前最迫切的,還是平臺和監管部門要舉一反三,加大對“量子日用品”等僞科學產品的排查力度,對涉嫌虛假宣傳的商家進行嚴厲處罰。尤其是電商平臺,要儘可能完善審覈機制,利用技術手段篩查可疑信息,通過關鍵詞識別和用戶舉報相結合等方式,及時發現並下架問題產品。

期待在監管與科普等的多重努力下,讓僞科學無處遁形,避免高科技變成騙子手中收割消費者錢包的幌子。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