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統一制定校園食材供應鏈標準
成立“中國餐飲國際推廣辦公室”負責協調統籌推進中餐國際化發展戰略;開放社會餐飲單位加入校園餐供給;減少消費券的使用限制……2025年全國兩會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提交了關於中餐國際化、校園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促進實體店消費發展等多條建議。
洪明基在建議中提出,應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重點支持不同區域的知名餐飲企業出海和海外中餐品牌建設、供應鏈搭建、本土化研發等服務,採用線下實體店通用策略等優化消費券設計機制。針對食品安全問題,他特別提出,校園餐飲要建立以高質量競爭爲導向的招標機制,制定校園餐飲食材供應鏈標準和服務商目錄。同時,國家層面應立法實施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技能認定。
打造“中餐+文化”IP
中餐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既是民生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洪明基表示,中餐國際化進程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海外市場滲透率不足、標準化程度低、文化認知差異大、國際競爭力弱等。推動中餐企業“走出去”,不僅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更是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戰略需求。
洪明基認爲,當前我國尚未設立專門負責餐飲推廣的部委,導致中餐國際化的整體推進缺乏系統性規劃和相關政策支持。他建議,儘快設立專門機構,統籌中餐國際化發展。成立“中國餐飲國際推廣辦公室”負責協調統籌推進中餐國際化發展戰略。結合影視、綜藝、社交媒體推動餐飲文化傳播,打造“中餐+文化”IP,在熱門影視劇、綜藝節目中植入美食元素,例如推出類似《尹食堂》的中餐體驗節目,讓國際觀衆深入瞭解中餐文化。通過短視頻平臺推廣中華美食,吸引全球年輕消費者關注中餐。
同時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強化政策引導,重點支持不同區域的知名餐飲企業出海和海外中餐品牌建設、供應鏈搭建、本土化研發等金融服務,對中小餐飲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鼓勵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探索“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合投資模式。此外,還要優化跨境合作機制,推動中餐標準化與品牌化建設,推動中餐食材納入國際採購清單。制定中餐國際標準體系,制定《中餐國際化操作規範》,並遴選“中華老字號”和新興連鎖品牌,通過“一帶一路”佈局示範店,形成“旗艦店+社區店”網絡,推動餐飲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和海外連鎖經營,打造全球文化IP。
開放社會餐飲加入校園餐供給
近年來,全國各地頻繁發生各類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餐飲服務商資質標準不高、原材料質量安全把關不嚴、招投標管理缺乏科學性等問題。2024年,國務院食安辦牽頭教育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2025年,中紀委要求繼續深化“校園餐”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
洪明基建議,應多舉措高標準建設校園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根據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的學生餐營養搭配建議,各地方政府結合物價水平及市民家長等各方意見,由屬地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校園餐最低標準。建立以高質量競爭爲導向的招標機制,分級引進具備高質量管理能力的企業參與競標。
要制定校園餐飲食材供應鏈標準和服務商目錄。由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校園食材供應鏈(陽光采購平臺)標準,對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批發零售、綜合食材供應商、電子商務平臺等納入《校園餐飲食材服務商公共採購目錄》,引導集體用餐單位按目錄招標採購。
他提出,要開放社會餐飲單位加入校園餐供給。“大型連鎖餐飲、便利店、超市等企業的中央廚房和供應鏈系統具有高質量、高效率的供應能力,學校引入社會品牌餐飲企業既能滿足學生的喜好,減少學生餐浪費,更能產生‘鮎魚效應’激發行業高質量競爭。”
國家層面立法實施食安管理崗技能認定
針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洪明基表示,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反映,當前我國餐飲行業連鎖化水平達到21%,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已超過50%,其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員能力水平不足是制約發展的瓶頸。調查中發現,連鎖總部存在食安制度上牆不落地、重經營業績輕食安考覈、總部對分支機構食品安全職責劃分不清、食安監管能力與企業規模不匹配、客訴不暢及缺乏輿情處置演練等方面的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均與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化水平息息相關,企業亟須國家、行業推動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和認定製度。
洪明基同時提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在修訂《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建議其中第三條增加“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水平,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並應該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立法先試先行。
消費券以“通用”替代“限制”
最近幾年,各地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有效激活了線上線下消費市場。洪明基發現,當前消費券應用場景大多是更便利覈銷、結算的線上消費,消費券線下實體店應用政策仍存在消費券滿減失衡、結算週期長、參加要求高且不統一等問題亟待優化。
他建議,消費券的發放按照人羣及場景分層:低收入羣體發放小額通用券,覆蓋超市、便利店等日常消費場景;中高收入羣體發放大額定向券,用於家電、家居等耐用品消費;結合節假日需求發放主題券,契合消費高峰需求。同時提高覈銷便捷性、推行實時結算模式。“還可以推廣‘通用券’替代行業限制券,擴大可適用的品類,覆蓋更多線下實體店,減少使用限制。”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