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孫寶國:建議加快制定白酒國際標準,推進國際化進程

新京報訊(記者秦勝南)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圍繞白酒國際化、食品科普傳播等方面建言獻策。孫寶國建議,應加快制定中國白酒國際標準,舉全國之力系統推進,提升中國白酒在國際烈性酒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民族特色產業,白酒承載着千年釀造技藝與文化傳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白酒國際化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強文化軟實力、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舉措。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白酒出口1.64萬千升,僅佔當年國內白酒產量的0.39%,白酒市場國際化任重道遠。

近年來,孫寶國持續關注白酒國際化等內容。今年兩會期間,他繼續爲白酒出海發聲。他認爲,茅臺、五糧液等頭部名酒企業市值位居全球酒類前列,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文化層面,全球“中國熱”持續升溫,RCEP、共建“一帶一路”等機制也爲白酒文化國際傳播提供了戰略通道。但同時,中國白酒企業“走出去”仍面臨國際標準缺失、文化認知壁壘、海外渠道薄弱等現實挑戰,亟須統籌規劃與政策賦能。

在消費人羣方面,中國白酒出口以亞太國家和地區爲主,消費人羣多爲華僑華裔,歐美市場上的白酒銷售還面臨種類少、數量也偏少等問題,需要在頂層設計、標準制定、飲酒文化差異等方面持續發力。

目前,國內白酒開拓海外市場,僅在少數企業和行業協會進行探索和嘗試,企業個體的單打獨鬥,缺乏戰略規劃和整體部署,造成白酒國際化過程中難以形成合力。“中國白酒若想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和提升話語權,需從國家層面予以關注,舉全國之力系統推進。”孫寶國說。

在標準制定方面,他認爲,目前白酒仍欠缺通行國際標準。國內將白酒歸屬爲普通食品,很多國家和地區將其歸屬爲特殊食品,進口、流通、消費管理嚴格,進入門檻較高。同時,我國白酒成分複雜,在國際市場拓展過程中,難以提供明確的分類標準及相關技術指標,尚未形成一致性、易識別的中國白酒國際標準,影響國際市場開拓。

孫寶國建議,應鼓勵中國白酒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技藝到記憶,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推動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範圍的傳播和繼承,顯著提高中國白酒文化的國際地位與認可度。

同時,加快制定中國白酒國際標準,構建適應國際貿易的白酒標準體系。與主要烈性酒生產國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談判,提升中國白酒在國際烈性酒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此外,建議將白酒作爲國際貿易談判的重要品類,爭取更加優惠的關稅安排。積極推動搭建標準、文化、商務、海關、出入境檢驗、行業協會等多部門參與的平臺,制訂一系列的白酒出口優惠政策,助力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孫寶國多年來一直關注食品安全和食品產業發展,今年兩會,他繼續爲如何科學傳播食品安全提出建議。他認爲,近年來食品行業中出現的“超加工”等新概念,原本旨在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但經部分互聯網平臺以及所謂專家的名義進行不客觀、不科學的解讀後,容易讓消費者形成“加工食品”就是不健康等錯誤認知,不利於食品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他建議,應從傳播科學正能量的角度出發,重視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互聯網平臺要建立健全發佈科普信息的科學性審覈機制,組建科普專家庫,通過“人工智能+科普專家”雙輪審覈,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此外,對於反覆出現的、傳播範圍廣、社會危害大的虛假錯誤信息,相關主管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進行專項整治。同時,鼓勵公衆提升識謠辨謠能力,共同維護科普信息的真實性。

編輯 唐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