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 | 全國政協委員張雲泉: 乘DeepSeek東風,加快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擁抱人工智能(AI)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2023年我國AI核心產業規模已達到5200億元,同比增長25%。在大模型領域,已有超過190個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的備案,註冊用戶數量超過6億。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備受全球矚目。DeepSeek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還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其獨特的算法模型和高效的計算能力,爲衆多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DeepSeek的成功經驗,也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鑑和啓示。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存在關鍵問題
隨着DeepSeek等創新企業的崛起,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表示,爲了構建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並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更有效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亟需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在企業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實施成本居高不下。具體而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算能力的構建成本佔據了企業總投資的45%,而計算資源的使用成本則佔據了35%。
工程化支撐體系尚待完善。在大模型的工程化應用過程中,必須解決包括模型安全評估、性能測試、部署驗證、運維監控等在內的多個關鍵核心技術環節。目前,國內企業在模型優化、多模態技術整合等領域仍存在不足,並且缺乏統一的工程化實施標準。
複合型人才的供給存在短板。特別是在特定垂直行業的應用領域,同時掌握專業領域知識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極爲稀缺。
以平臺、技術、人才爲抓手,加快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
爲加快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張雲泉提出三點建議。
構建新型生產力智創賦能平臺。激勵地方政府構建智能化創新平臺,吸引大型模型應用領域人才,爲關鍵企業提供定製化的大模型技術服務支持。通過構建區域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生態系統,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化實施標準體系。構建包含模型評估、性能測試、部署驗證和運維監控的LLMOps技術標準體系,重點完善安全評估規範與實施流程,支持國家級工程中心發佈垂直領域實踐指南。
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人才培育計劃。與高等教育機構合作,實施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項目,通過AIMBA項目系統性地培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領軍人物,組織“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工作坊”,促進專家深入企業指導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