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關稅與匯率夾擊臺灣,賴政府只拚大罷免

美國總統川普4月在白宮玫瑰園宣佈對等關稅時舉起圖表。 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及半導體課稅即將揭曉,市場瀰漫不安氛圍。美國總統川普表示近日會寄信給所有國家,稅率介於從百分之十至七十之間。臺灣會落在哪個區間,攸關出口競爭力。在此同時,新臺幣繼五月初急升之後,近日再現升值潮,二者已對國內產業造成雙重衝擊。

川普於四月二日突然宣佈對等關稅,對全球經貿掀起驚濤駭浪,其後在九十天寬限期內和各國談判,但截至目前爲止,美國僅與英國談成百分之十、對中國課徵百分之五十五,及最新談妥對越南課徵百分之二十稅率,經轉運商品則課百分之四十。臺灣歷經與美視訊會談及兩輪實體談判,應能爭取到低於美方四月對臺訂出的百分之三十二稅率;一般認爲,如能談成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間的水準,就算不錯了。

目前官方三緘其口,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則說不至於談出比日韓更差的稅率。但是臺灣稅率不可能回覆至原有水準,若無法低於與臺灣有競爭關係的日韓,勢必不利出口產業。

在九十天緩衝期內各國搶着出貨,上半年掀起的拉貨行情已近尾聲,下半年隨着關稅底牌浮現,挑戰才真正開始。臺灣除了對等關稅、半導體是否豁免外,還出現臺幣勁升的變數,使下半年出口蒙上陰影。

臺美第一輪關稅談判時,新臺幣五月初一度出現急升,二日及五日各升值九角多。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和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六月二十五日再度率團赴美,舉行第二輪實體磋商,新臺幣恰巧又在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短短三個交易日即強升五點六九角。這使得市場對央行「戰略放手」的討論再度甚囂塵上。

市場預期新臺幣升值的心理難消,一來因爲川普逼着聯準會(Fed)降息以減輕財政壓力,弱勢美元政策加上臺美貿易逆差,這是臺幣升值的基本面;其次和臺美關稅談判有關,不在談判第一線的央行深怕被冠上扯後腿的罪名,即使想穩匯也是綁手綁腳。七月以來,即使央行力求不讓臺幣升太快,匯價仍升破二十九元大關。近日央行透過調控外資匯入匯出的行政手段來阻升,期能發揮阻升效果。

新臺幣浮現以往少見的急升路徑,且成最強亞幣,造成產業哀鴻遍野,尤其是欠缺避險能力的傳統產業首當其衝。不只產業,臺灣金融機構最大曝險在美元、美債,連央行也是滿手美債,過去國人偏好美元資產的資產配置思維,在當前局勢下顯得不合時宜,包括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已嚐到教訓,未來勢須重新檢視資產配置策略,進行結構性調整。

上半年拜提前拉貨效應之賜使得出口表現亮眼,下半年少了出口支撐,內需表現疲弱,除了官方包括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百分之三點一、央行估計百分之三點○五,民間機構如中研院、臺經院及中經院都估計保不了三。更令人心驚的是民間消費動能疲弱,就連主計總處都下修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不到百分之二,只有百分之一點六四。

關稅與匯率兩大挑戰來勢洶洶,各項經濟數據反映疲弱現況,臺灣經濟今年堪稱「上肥下瘦」,政府本該帶領產業度過驚濤駭浪,行政院卻僅是包裝既有措施,打包成「九大面向、二十項措施、總經費八八○億元」的支持方案;經濟部原應協助中小企業度過升值衝擊,卻也是行禮如儀,把業者找來開會,將舊有措施重提一遍,空洞且無力。賴政府全心全意拚大罷免,未見拚經濟、顧民生的心思。拚政治大過拚經濟,已成賴政府的主旋律,也是人民的悲歌。

波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