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對決 賴政府當心腹背夾擊

(圖/美聯社)

川普試圖藉關稅戰帶領美國重返偉大,殊不知卻在國際社會掀起新一輪「疑美論」;他反覆放話要北京儘速來談,習近平至今仍好整以暇消極迴應。這場膽小鬼賽局無論是何人勝出,抑或兩敗俱傷,都將對現行國際政治體制帶來無以預估的衝擊。

鑑於國內各產業遊說,川普有意調降中國大陸部分關稅。對此,北京雖強調「中國不跪」,但也降低批判聲量,據傳有意派團到華府重啓談判。顯見川普與習近平雖自我剋制,但爲保全自己輸不得的顏面與領導威信,無人願意先服軟,子彈還會再飛一陣子。

然而,川普面臨的問題遠比習近平多。俄烏戰爭、中東危機、關稅談判與大國競爭等,都讓他分身乏術,且目前執政團隊仍未完全就位,實在很難從早有準備的中共討到便宜!

民調顯示,川普不僅是近70年來就任百日最差滿意度的總統,全美抗議浪潮更衝擊他的票倉;諸多評論更直指,關稅戰非但無法逼習近平就範,反而創造有利於中國大陸遠交近攻的國際環境,美國等於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具體而言,通膨與經濟衰退已在眼前,與歐洲和東亞傳統盟邦情誼也面臨考驗,遑論先前共同制約中共挑戰的民主同盟已不在川普政府的戰略藍圖。

尤其,川普盼儘速與習近平直接談判,無疑是緣木求魚。看到澤倫斯基在白宮的遭遇,中共豈有讓最高領導人遭羞辱的可能。若沒有雙方先遣作業鋪墊,元首峰會絕無可能舉行,川普期待本月召開的「川習會」早已幻滅。

事實上,這場關稅戰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強權遊戲,川普現階段重新洗牌經貿規則只是序曲,爭奪全球地緣政治版圖的大國競爭纔是主戲。但中共絕無可能毫無準備,除了積極在高科技持續突破,也沒忘記經營與周邊鄰國的雙邊關係。習近平近期出訪東南亞及中亞,就是要藉由睦鄰外交鞏固周邊關係,防範美國重回圍堵路線預謀反制之道。

國務卿盧比歐曾表示,川普政府的臺海政策就是防止中共軍事脅迫行動,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然而,自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1月底突然被請辭,該職位懸缺至今,加上亞太助卿人選遲遲未定,強烈反中的正副國安顧問也遭川普解職,種種跡象都表明,臺海不是他的外交政策優先選項。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當有學者呼籲川普「管管臺灣」,代表美國已出現擔憂臺海失控的聲音,民進黨勿爲鞏固政權而繼續操弄大內宣誤導國人,美國關切臺海和平不等於臺灣能高枕無憂,賴政府應切實看待關稅戰及美中競爭對我國際地位與臺海現狀的衝擊,以免屆時腹背夾擊而慌了分寸。(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