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經濟日報記者 溫濟聰
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市長呂志成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瀋陽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着力建設具有瀋陽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瀋陽積極推進21條重點產業鏈和10個重點產業集羣建設,全市千億元產業集羣達到5個,10個重點產業集羣產值突破萬億元,工業母機、航空、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集羣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羣,一批“大國重器”在瀋陽誕生。
呂志成代表表示,瀋陽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齊頭並進,努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推動重點產業強鏈建羣。大力推廣航空動力產業園“頭部企業+配套園區”模式。推進15項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應用、30個產業基礎再造項目產業化。深入實施關鍵技術攻關,逐羣逐鏈梳理卡點,累計攻克技術問題300項以上。今年,全市千億元產業集羣力爭達到7個,重點產業集羣總規模達到1.1萬億元。
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爭創一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和“燈塔工廠”,培育150個智能升級項目,數字化改造中小企業累計達700家,新培育省級以上綠色製造示範企業30戶。
推動優勢產業創新引領。完善工業母機協同創新網絡,加快遼寧省工業母機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建設。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打造國際一流飛機結構件研發生產基地,更好融入和服務國產大飛機產業。支持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骨幹企業加快發展,深入拓展“機器人+”行業應用,爲更多產業賦能增效。
推動新興產業壯大躍升。推動新能源和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兩個產業集羣向千億元級邁進。支持龍頭企業加緊佈局生物醫藥產業,加速搶佔數字化醫療設備國內外市場。加快建設新能源產業集羣,全力打造“儲能之都”“北方氫都”。加快未來產業佈局,積極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