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關稅未明 中性看待匯率影響
至於壽險業「最壞的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他說,若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所說匯率將趨於穩定,則壽險業的獲利也會趨穩。
李長庚表示,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美國即將上路的關稅政策調整,不過,若臺灣與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同樣面對類似的稅率水準,對臺灣企業而言就不構成威脅。他認爲,匯率也是相同道理,只要新臺幣兌美元的走勢與其他亞幣趨近,實質競爭力不會因此受到明顯削弱,因此對於這些外部因素應中性看待。
李長庚舉例,近年臺灣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爲對美貿易順差主力貢獻來源,從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到現在,臺灣對美貿易從200多億美元躍升至700多億美元,關稅稅率可能面臨較高壓力,此時企業可透過各種因應方式應對,例如調整產品報價、分散市場等,整體而言,臺灣的企業仍具有強大的應變能力與競爭力。
目前美國所公佈的關稅稅率可能並非最終版本,仍存在與加拿大、日、韓等主要貿易伙伴的談判空間,資本市場最懼怕不確定性,若關稅稅率及相關配套措施能儘快確定,將有助於企業做出決策,使整體資本市場進入較爲平穩與確定的狀態。
匯率影響最大產業之一就是壽險業,因獲利與資本市場高度連動,主要營運管理就是資產負債,因此若資本市場表現佳,獲利就會相對穩健。今年上半年新臺幣升值影響,雖有短期匯損壓力,但整體資本市場表現還可以,營運獲利也相對穩健。
展望下半年,李長庚指出,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關稅,其次是匯率問題,還要關注美國是否因關稅引發新一波通膨,進而影響利率政策,當美國對主要貿易伙伴關稅由3%拉高至20%以上,全球貿易結構勢必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