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降關稅!對臺灣股匯市影響一次看 專家分析
中國大陸與美國12日於日內瓦達成關鍵經貿協議,雙方同意暫停加徵大部分關稅,美方整體對中稅率從原本高達145%降至30%。臺股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與美國12日於日內瓦達成關鍵經貿協議,雙方同意暫停加徵大部分關稅,美方整體對中稅率從原本高達145%降至30%。中方則將對美進口稅率從125%下調至10%,部分產品額外加徵10%至15%。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指出,此番關稅降幅「從三位數回落至兩位數」,是具有實質意義的重大緩和訊號,整體來說是好消息,對於股市和匯市有正面影響。
林啓超表示,中國大陸近期對美出口貨櫃量已較去年同期減少2至3成,顯示高關稅確實衝擊貿易動能,甚至可能導致美國零售端商品短缺壓力。因此雙方「在最後一刻選擇停火」,不僅有助於遏止進一步衝擊,也爲金融市場帶來利多。
林啓超表示,雙方調降關稅可改善現存的狀況,因爲若維持原本的高關稅,對中國大陸而言,若出口持續疲弱,將對本已偏弱的經濟動能與通膨壓力形成雙重挑戰;對美國而言,若進口商品減少導致物價上漲,將進一步考驗聯準會的物價控制策略與消費信心。
林啓超分析,自3月以來的幾個重要節點包括4月2日與4月9日,美方提出10%的底線關稅,是一個重要轉折點;12日中國大陸的關稅協議加入,補足了市場最關心的一塊。他指出,消息一出,也反映在美股與人民幣,市場對於經濟硬着陸風險的預期下降。
林啓超指出,美國總統川普釋出關稅政策後持續關注市場和消費信心,亦顯示其「以市場反應爲指標」、尋求吸睛度的性格,在吸引注意與經濟穩定間尋求平衡,未來90天內仍需持續觀察各國與美國的談判進展,英國率先達成10%的基本稅率協議,可能成爲其他國家的參考範本。對臺灣而言,電子與半導體產業仍是關注焦點;日本則聚焦於汽車稅率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