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總座李長庚:關稅與匯率需中性看待 對臺企長期競爭力有信心

雖然整體而言是中性的,但不同產業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李長庚舉例,從川普第一任到現在,臺灣對美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主要來自半導體和ICT產業的貢獻,這些產業創造了較多的貿易順差,而毛利較低的傳統產業短期內可能會承壓。

然而,李長庚表示,觀察臺灣產業30多年的變化,雖然短期內一定會有衝擊,但他對臺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充滿信心,企業都很聰明,會想辦法分散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和報價。臺灣企業在過去經歷了許多衝擊,都能夠成功因應,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

除了關稅問題,下半年金融業還面臨匯率變動的風險。若美國因關稅政策大幅提高而引發通膨,可能進而影響利率政策,對全球貿易結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密切觀察對經濟景氣和消費行爲的影響。

談到壽險業的獲利情況,李長庚指出,壽險業與資本市場高度連結,主要營運就是資產負債管理。資本市場表現好,壽險公司獲利就較好;反之則受影響。今年到目前爲止,資本市場表現還算不錯,今年迄今壽險公司除了匯兌壓力外,營運獲利都還不錯。不過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的發言,匯率可能會逐漸穩定下來。只要新臺幣相對穩定,匯兌壓力就會減弱,壽險業的營運獲利也會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