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快速升值 正面看待國際匯率「中長期結構變局」

▲近期臺幣對美元匯率的快速升值,的確受到國內相當多的關注。(圖/記者周宸亙攝)

●呂曜志/臺北海洋科大校長

我在先前的文章曾經判斷,川普政府暫時不會把匯率問題作爲美國對外經貿談判的主軸,不過近期臺幣對美元匯率的快速升值,的確受到國內相當多的關注,這一點的確需要我們注意。

其實大家把整個亞洲貨幣近幾個禮拜的表現攤開來看,我的論點仍然沒錯,全世界交易量第三大的日圓對美元匯率近期仍然接近六個月的平均水準(150.84日圓兌換1美元),亞洲各國貨幣也未明顯升值。但臺幣過去幾個交易日的確有大幅波動,原因爲何,以下是我的判斷。

集體心理預期下 自我實現

我認爲最大因素是集體心理預期下的自我實現。當手中持有大量美元部位的人因擔心未來美元貶值,而在短時間內產生集體拋售美元(先賣先少賠),就會造成幾個交易日內,臺幣大幅升值的現象。

匯市與股市原理相距不遠,當某些不理性股民聽到什麼風聲時就恐慌性集體賣出時,便會造成當天該檔股票跌停板。我們如果觀察4月3日對等關稅公佈後半個月的亞洲股市變動幅度,會得到差不多的結論,即臺股相對其他亞股的反應相對跌幅較大。

有趣的是,被宣佈對等關稅高稅率的中國與越南股市近三個月居然還呈現相對上漲(上海綜合指數上升0.62%;越南股市指數上升1.98%)。以中日臺越等國同爲出口大國,主力市場皆爲美國,一樣對美存在大量貿易順差,這波股匯市變動的顯著差異,便不能夠完全排除媒體訊息對行爲者的預期心理層面影響。

講白話一點,很多時候,是臺灣人自己嚇自己。

結構性因素 不存在讓美元短期內迅速弱化

從結構性因素而言,亞洲貨幣目前並沒有太多升值的條件,這主要分成三個層面。第一,是因爲各國總體經濟表現並沒有特別突出,從內需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到貿易結匯等任何國民所得支出層面,都沒有太多理由支持對本國貨幣的強烈需求。

第二,是各國與美國之間的利差並沒有縮小,當臺幣一般利率沒有升,美元一般利率還沒有降,因爲國際利差所造成的跨國金融帳資金流就不會在短期內有大量移動。

第三,是從地緣政治議題的趨勢面,當前課題是各國如何投資美國,以投資爲主要力道的美元需求短中期不會看弱。從這三個結構性因素,都不存在讓美元短期內迅速弱勢,各國貨幣短期內迅速強勢的訊號。

當考慮過心理面與結構面因素後,我們應該有的認知是,短期外匯市場受心理面的影響程度可能較大。但我並不認爲目前存在的這些心理因素是理性的,因爲即便川普政府對日本與韓國等貿易伙伴提出匯率議題,我認爲也僅止於議題設定與大方向的意見交換,並不存在立即且大規模的政策工具干預。

共尋穩健而非操縱匯率的條件

此外,我認爲各國必須跟美方達成一個共識與默契,即各國貨幣主管機關在自由市場制度下,有責任穩定本國匯率環境,而任何穩定市場的手段,不能被視爲是策略性操縱匯率與形塑不公平的貿易條件。所有的貿易伙伴,都應該在結構面因素的基本考量下,共尋穩健的匯率環境。

但既然匯率的國際秩序與政策界限即將被畫出來,各國業者也不宜再期待貨幣主管機關採取任何爲了有本國業者貿易條件的政策干預。

與其一再透過公會發言呼籲,不如開始思考在規模化與國際化的過程中,加強公司財務部門對匯率的避險能力,並且開始推動運用美元部位對海外採購,技術引進,甚至是投資與併購的相關策略。

這兩個禮拜以來,我掌握機會陸續訪談了二十間以上全球營收在5億到300多億新臺幣的業者,不少業者表示關稅影響仍在控制範圍,甚至匯率升值對其毛利影響控制在2-3%以內,代表臺灣業者已經有人開始做好準備,這是值得大家留意與加強的。

▼所有的貿易伙伴,都應該在結構面因素的基本考量下,共尋穩健的匯率環境。(圖/123rf)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