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防災韌性大體檢 大失敗
民進黨代理秘書長何博文帶領志工清水溝污泥和雜草。圖/民進黨提供
極端天氣漸爲常態,連續六天的西南氣流挾帶的豪大雨威力驚人,累積雨量已直逼當年的莫拉克風災,強降雨也如同對中央與地方政府防災韌性的大體檢,但國人所見的,卻是路斷、普遍的積淹水等災情,對缺少屋頂蔽雨近一個月的風災戶,更是雪上加霜。
中央氣象署近來多次對中南部發布豪大雨特報,盼預警避險,高雄仍發生溪水暴漲沖毀路基,造成一家五口墜谷憾事。無情風雨吞沒一個美滿的家庭,源頭無疑是豪大雨,但強降雨只是官員琅琅上口的專有名詞,遲未轉成具體且全面的科學防災行動。
天災雖可怕,是否人禍殺人更值得深思。山區的災害潛勢圖、邊坡監測系統早已建置多年,中央與地方手握完整的風險資料與預警工具,這些「利器」更應轉化爲明確決策,做足防洪、防邊坡災害的準備,纔是積極應對極端天氣的調適作爲,也才能因爲防災韌性的提升,向死神替遇險的人民多爭取一線生機。
雲嘉南地區昨天普遍積淹水,災民看到民進黨代理秘書長何博文帶領志工清水溝污泥和雜草,更是諷刺至極的畫面;賴政府只想着「大罷免、大成功」,直到風災後廿三天才成立前進指揮所,連上萬戶屋頂破損災民的修繕工料媒合都來不及做,這種棄災民不顧的冷血行徑,豈是挖挖水溝污泥、擺拍「救災」就能掩蓋的?
何博文挺進災區值得肯定,但恐怕幫倒忙,充分曝露臺南市政府在今年汛期前的清疏工作並不落實,如果污泥雜草早就清除,積水高度可以淺一點,水退的速度能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