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強化電網韌性 淪大內宣幻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左)昨視察臺東地區颱風災後情況,指日前有人提及蘭嶼電纜地下化建議,他會請經濟部和臺電啓動全國電纜地下化的規劃與評估,急迫地區則分年逐步推動。記者尤聰光/攝影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臺灣,全國近一一○萬戶停電,嘉南地區是停電重災區,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宣示要讓全國電纜都地下化,其實在錯誤能源政策下,虧損連連的臺電從未把纜線地下化當成優先選項,連高達近五七○○億「強化電網韌性計劃」,也不見地下化篇章,滿口電力韌性只是大內宣的幻影。
卓榮泰昨天宣示推動電纜地下化,期盼「颱風再來,人民便不用受苦」,經過風災慘痛的經驗,這番話着實說到民衆的心坎裡,但知易行難;上從能源政策,下至電網韌性計劃,都是阻礙推動的大石頭。
如立委陳亭妃所言,早在二○一六年臺風造成臺南近四十萬戶停、跳電,當時就意識電纜地下化的需求,但臺電連年虧損,推動受阻,如今臺電的財務虧損關鍵在停用核電,花大錢買昂貴的綠電,又遇煤與天然氣價格飆漲,多重夾擊的臺電不虧也難,哪有餘力做昂貴的電纜地下化工程?
臺電三年前提出的五六四五億元「強化電網韌性計劃」,豈料僅是強化輸配電骨幹系統的韌性,供電末稍的電線杆與纜線仍文風不動,依舊頂天立地、面對颱風的嚴峻挑戰,甚至松鼠等小動物誤觸,也會造成哀鴻遍野的跳停電,偏偏這些末稍正是家戶、工廠依賴電源的維生線。
更何況,臺電在二○二五至二○二七年度規畫臺中至屏東的防災地下化工程,只設定電纜地下目標爲廿六點六四公里,其中嘉南地區僅五點二八公里。這些計劃和作法真有把電力韌性當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