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經濟韌性強 內需要跟上

旺報社評

大陸第二季經濟成長5.2%,增速較第一季5.4%放緩,但優於市場預期的5.1%。總計上半年成長5.3%,高於官方5%的增長目標,也是2023年下半年以來最好的半年度成績。亮眼的數字顯示大陸經濟韌性十足,在川普關稅威脅下有如此表現,實難能可貴。不過,需要留意,上半年好表現主要來自出口,美中關稅大戰暫時休兵,大量海外急單涌入所帶動的出口暢旺。

急單涌入 帶動出口暢旺

大陸上半年貨物貿易總額21.8兆人民幣,其中出口13兆人民幣,淨出口對經濟成長貢獻率31.2%。出口表現如此優異,對轉型中的大陸來說既喜又憂。喜的是可以爲經濟成長增添動能;憂的是,是否代表經濟轉型面臨瓶頸,內需停滯不前,靠外需支撐貢獻。更遑論 90日關稅暫緩期過後,出口榮景能否延續,非常不確定。

野村證券警告,拉貨潮結束後,下半年大陸出口恐現透支效應,若內需零售銷售及房地產投資持續低靡,整體需求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下半年經濟成長率不排除回落至4%。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及投資對經濟成長貢獻雖在5成以上,但力道明顯偏弱,下半年大陸經濟確實需要政府更多積極作爲。

根據統計,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24.5兆人民幣,年成長5%,看似不錯,但與過去10年平均6.7%相較(2015年起計),少了1.7%。固定資產投資上半年成長2.8%,不但創10年新低,而且只有過去10年平均數5.3%的一半,凸顯大陸經濟的隱憂。

最大麻煩是投資、消費信心疲弱。房地產市場復甦緩慢,拖累固定資產投資表現,社會對未來景氣預期保守。今年上半年大陸房地產開發投資萎縮11.2%,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年減5.5%,可見一斑。人行持續降準降息,希望帶動消費與投資,但釋出的資金多回流銀行體系,轉化爲儲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根據人行發佈的「202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2024年大陸總儲蓄餘額達到151.3兆人民幣,人均儲蓄額高達10.7萬人民幣。僅僅1年左右時間,大陸銀行存款就新增18兆人民幣,其中家庭儲蓄共14.3兆人民幣,比重高達79.4%。

內需跟上 投資拉動消費

2024年大陸儲蓄率概估爲55.5%,較2023年的44.3%大增11.2%,並創下1952年有此數據以來新高,點出大陸民衆寧儲蓄不消費的心態。野村證券大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主張,應從改善社會福利體系着手,尤其是在農民工的養老體系的改革。

根據統計,2024年大陸農民工總數約3億人,佔總勞動人口約三分之一,以現有養老金制度估算,絕大部分農民工平均每月養老金僅約200多元人民幣,不足以養老,爲了將來日子着想,努力儲蓄再自然不過。

若能從制度面改善各類勞動養老金不均問題,譬如提高農民工這類低收入階層的養老金,讓社會整體收入分配更平均,而非僅單純透過財政撒錢式的移轉支出,將更有助降低儲蓄誘因,進而拉高消費帶動內需表現。

經濟成長另一支柱是投資,當前民間投資意願低落,需由政府帶動。日前大陸宣佈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投資金額約1.2兆人民幣,等於再造3個三峽大壩。若按10年建設期估算,預期每年將帶動投資上升0.23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升0.09個百分點。

大陸經濟在內外雙重壓力疊加下,所展現的韌性令世人刮目相看。上半年,出口已經做出極大貢獻,下半年需內需跟上。消費與投資佔大陸GDP比重高達8成以上,政府帶動投資固然有效,民間投資也非常重要,民間投資更能拉動消費,政府、民間投資雙強,經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