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被執行超38億元,刀剪老字號張小泉集團深陷債務危機,控股股東激進擴張收苦果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李薇
擁有近400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張小泉集團正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根據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近日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高達31.3億元,由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至此,該公司累計被執行金額已超過38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被執行主體包括杭州張小泉集團、上海富春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樟生等人。值得注意的是,張小泉集團註冊資本僅爲1681.7萬元,與其揹負的鉅額債務形成鮮明對比。
債務危機的根源可追溯至公司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的激進擴張戰略。據瞭解,富春控股近年來將大量資金投入物流、房地產等非主營業務領域,導致資金鍊持續承壓。富春控股創始人張國標與張小泉法人代表張樟生爲兄弟關係,這種家族關聯進一步加深了風險傳導。
2023年以來,富春控股因對外擔保和投資失敗等問題陷入債務困境。截至2025年3月,其持有的張小泉上市公司股份中99.9%已被質押或凍結,涉及5筆逾期融資業務,本金達5.1億元,對外擔保未代償金額更高達44.86億元。
3月25日,張小泉發佈公告稱,富陽區法院已決定對富春控股啓動預重整程序。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旨在隔離風險,避免危機波及上市公司。但若重整失敗,富春控股持有的48.72%張小泉股份可能面臨處置,或將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
管理層方面,2024年5月張小泉完成高層調整,原董事長張樟生卸任,由張國標之子張新程接任,張樟生之子張新堯出任董事兼副總經理。這一人事變動被市場解讀爲家族內部應對危機的舉措,但也引發對公司治理穩定性的質疑。
品牌聲譽方面,張小泉近年來屢遭挑戰。2023年因"拍蒜刀斷"事件及後續不當迴應引發輿論風波,同年被商務部列入"限期整改"老字號名單。資本市場表現同樣低迷,張小泉公司股價從2021年9月上市首日的38.16元跌至2024年2月的8.32元低位,市值蒸發約46億元。
作爲始創於1628年的民族品牌,張小泉當前面臨的不僅是財務困境,更有品牌信任危機。在控股股東預重整的關鍵時期,這家老字號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