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集團被執行超31億元 實控人被限高 債務危機持續發酵
2025年4月2日,百年老字號張小泉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因未履行法律義務,被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爲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金額高達31.3億元。同日,張小泉集團又新增兩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爲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合計超4700萬元。截至目前,張小泉集團被執行總金額已超39億元,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樟生已被限制高消費。
張小泉集團成立於2001年1月,法定代表人爲張樟生,註冊資本約1681.7萬人民幣,由杭州富泉投資有限公司和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共同持股。作爲控股股東,張小泉集團直接持有上市公司張小泉(301055.SZ)7600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48.72%。然而,近一年來,張小泉集團因債務違約等問題涉及多起訴訟或仲裁。截至2025年3月19日,其債務逾期本金、擔保違約尚未代償本金合計超59億元。
債務危機的根源可追溯至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的激進投資策略。過去幾年,富春控股大舉進軍物流、房地產等與張小泉主業無關的領域,導致資金鍊斷裂。2022年,富春控股因對外投資失敗,需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直接引發多起債務糾紛。2023年,控股股東又爲富春控股與上海城邦保理公司的2億元融資提供股權質押擔保,導致股份被凍結。截至2025年3月19日,張小泉集團累計被凍結股份達7600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100%,佔剔除回購股份後公司總股本的50.19%;累計被輪候凍結股份達1.44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189.70%,佔剔除回購股份後公司總股本的95.21%。
2025年3月25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對張小泉間接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啓動預重整。控股股東的債務問題也使得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影響,3月25日以來,張小泉股價出現明顯下跌,至4月1日區間跌幅超13%。4月2日開盤,張小泉延續下跌趨勢,截至發稿,每股報16.3元,跌幅達1.03%。
張小泉品牌始創於1628年,以剪刀起家,其產品以“鋒利耐用、工藝精湛”著稱。然而,近年來,張小泉集團頻繁陷入被執行人的困境,債務危機與品牌信任危機疊加,使得這家百年老字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3年,商務部首次將55個長期經營不善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對73個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品牌要求限期整改。其中,因“拍蒜刀斷”深陷輿論風波的張小泉被列入“予以整改”名單。
張小泉集團的債務危機不僅影響了公司自身的經營,也對投資者信心和市場預期產生了深遠影響。未來,張小泉集團能否通過重整擺脫債務泥潭,重振百年老字號的輝煌,仍有待觀察。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