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部7月15日公佈無薪假人數 預期關稅明朗化 才會出現明顯趨勢

勞動部15日將公佈最新無薪假統計,由於產業界觀望氣氛濃厚,加上新臺幣升值影響,就業市場的變化受到關注。 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佈各國對等關稅,產業界高度關注臺美談判情形。勞動部15日將公佈最新無薪假統計,由於產業界觀望氣氛濃厚,加上新臺幣升值影響,就業市場的變化受到關注。

勞動部前次公佈無薪假統計是在7月1日,人數減少17人,整體態勢持平,尚未有大幅休假人員異動。不過,產業觀望氣氛濃,有待關稅進一步明朗化,纔會有更明顯的趨勢。

美國關稅影響加上匯率波動,讓出口製造業進退維谷,連帶牽動企業對於無薪假的調整。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7月初爲止,因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實施無薪假的企業有42家,人數1,236人;跟6月中旬相比,家數增加四家,人數增加47人。

不過,7月初實施無薪假企業爲171家,實施人數2,878人;跟6月中旬相比,整體家數增加11家,人數減少17人。勞動部表示,兩期相較而言,是比較持平的,儘管受美國關稅影響增加47人,但差異其實不太大。

各界關心未來勞動市場的變化,但因美國對臺關稅尚未明朗,產業界對於無薪假調整實施的態度觀望,故勞動部持續密切關注。因應臺美關稅衝擊,勞動部提醒,可透過勞僱協商縮短工時及調整薪資,由政府依無薪假前後薪資差額50%核發薪資補貼。

美國關稅及匯率波動,影響的不只是無薪假,還有最低工資。勞動部日前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暨諮詢會聯席會」,會中多數委員指出,關稅、匯率,及2026年元旦將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於勞資雙方以及最低工資都有衝擊。

最低工資聯席會中,多數委員指出美國關稅對於我國下半年經濟發展、物價水準、勞工權益、事業單位營運,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希望政府妥善研議,有效協助業界。

有資方委員特別提到,CBAM過去兩年多經歷調整期,2026年元旦即將實施,臺灣有六個產業會受到影響,包括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與氫氣等,與製造業密切相關。預估CBAM實施後,對於臺灣出口到歐盟的事業單位,成本壓力仍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