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業績雙降:直營縮店、押注AI,能否破局行業結構性轉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部分上市連鎖藥房上半年業績依然不容樂觀,但也有轉好跡象。
8月25日,上市連鎖藥房老百姓發佈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7.74億元,同比下降1.5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8億元,同比下降20.8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1億元,同比下降20.89%。
營收淨利的“雙降”延續了2024年的趨勢。不過與一季度相比,老百姓在二季度總營收、醫藥零售業務營收方面均有所好轉。
這背後是老百姓的積極轉型,一方面不再以規模“論英雄”,上半年淨增門店僅108家,其中直營門店罕見地實現淨減少;另一方面,其在追求多元化的同時,也強調將本增效,並開始講AI的故事。
2025年,醫藥零售行業依舊承壓前行,已然進入轉型調整的“深水區”。有業內專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藥品零售行業已經進入結構性增長的新階段,不再是過去全行業普漲、靠規模擴張驅動的粗放式增長,而是整體增速可能趨於平穩,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以及一些業務模式方面仍將實現持續增長,企業需要找準結構性機會。
業績持續下降
近年來,零售藥店面臨醫保、客流、利潤多方面挑戰,整體承壓前行。中康CMH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同比下降2.2%。另外藥智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實體零售藥房銷售規模達2123億元,同比下降0.6%。
在此背景下,多家連鎖藥房的業績並不理想。2024年,幾家上市連鎖藥房業績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老百姓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的局面。今年上半年,這一趨勢被延續,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7.74億元,同比下降1.51%,歸母淨利潤3.98億元,同比下降20.86%。
對於業績的下滑,老百姓指出,歸母淨利潤的下降主要系本期新零售業務銷售佔比增加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及研發費用化同比增加影響。
而在營收方面,二季度相較一季度已有所好轉。2025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4%,與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8%相比有所好轉;醫藥零售收入同比增長0.20%,與2025年一季度環比增長4.82個百分點。
“從整個大盤看,目前並不太利於連鎖藥店的發展,他們的業績能持平或者略有增長已經很好了,很難再像之前那樣高速增長。因此,對企業而言,核心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及時調整,儘可能跑贏大盤。”上述業內專業人士指出。
前幾年,各大上市連鎖藥店競速門店規模,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等多家企業突破萬家。但如今,醫藥零售的敘事邏輯已經發生變化,各大上市連鎖藥房也不再僅僅追求門店擴張速度,而是通過結構性調整實現高質量增長。
根據財報,截至6月30日,老百姓共計15385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9784家、加盟門店 5601家。2025年半年度淨增加門店108家,其中加盟門店淨增加門店305家,直營門店淨減少197家。
整體來看,與之前一年淨增上千家門店相比,如今擴張速度已明顯放緩。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出現了近幾年直營門店罕見地實現淨減少的情況。事實上,在老百姓2022年成爲首家邁入“萬店俱樂部”的民營上市醫藥零售企業時,直營門店“功不可沒”,近幾年新增或淨增的直營門店數量大都多於加盟門店數。
談及零售藥店的加盟業務,藥賦能CEO邵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加盟業務可以快速擴展門店,實現低成本擴張。同時,加盟門店需要從總部那裡進貨,因此可以加大公司銷售額。此外,也可以提升品牌的覆蓋面。
2016年,老百姓開始快速發展加盟業務,目前強調構建“直營、併購、加盟、聯盟”四駕馬車。財報指出,老百姓上半年加速佈局存量市場,重點佈局老店轉加盟和項目加盟,2025年上半年老店加盟佔比71%,同比增長41.8個百分點。
強調降本增效
在零售藥店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國家政策也在給予相應指導,正推動零售藥店數智化、專業化、多元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比如2024年11月,商務部等七部門印發《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允許零售藥店依法開展非藥商品銷售及相關健康服務”,鼓勵藥店多元化發展。
但我國藥店與其他國家或頭部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日本藥妝行業2022年非藥品銷售佔比達到了67.3%;美國CVS藥店2024年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收入達到了71%,而我國藥店2024年的非藥類銷售佔比僅爲18.6%。相比之下,我國藥店在商品及服務多元化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老百姓已在佈局多元化,其中在產品多元化方面,重視大健康非藥品類佈局,利用全渠道大數據選取SKU(商品品規),拓展商品矩陣。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經營SKU約爲2.52萬種。在服務多元化方面,打造健康服務平臺,以專業“藥事服務”爲軸心,向外延伸健康生態鏈,主要聚焦慢病服務、藥事服務、便民服務三大板塊。
除面向患者端變革外,今年3月份以來,圍繞工作作風、組織、機制方面,老百姓內部也在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老百姓兩位高管先後離職,其中江宇飛因“組織改革”不再擔任副總裁職務,王黎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由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兼任公司總裁。
在這場變革中,老百姓強調“降本增效”,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效。比如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老百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165.92%,主要系本期採購支付的現金減少,同時降本增效導致支付的工資及費用減少。2025年老百姓節降費用目標超1億元。
在“增效”方面,老百姓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的應用。其中運用大數據實時監控庫存、預測需求,報告期內,老百姓存貨週轉天數爲89天,同比減少13天。
在6月份老百姓年度股東大會上,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明確表示,公司將AI發展列爲“一把手工程”,從戰略、場景應用、組織能力提升三大維度全面切入AI賽道,賦能企業經營和終端顧客服務。
根據財報,基於公司積累的深厚數據資產和行業知識,老百姓自研部署大模型,報告期內建成多個生成式AI對話助手(醫保政策助手、人資行政助手、門店運維助手、數據資產助手),覆蓋營採商銷多業務域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老百姓研發費用同比激增8686.48%,達到3689萬元。對此老百姓給出的解釋是“主要系本期研發支出費用化”。
邵清指出,連鎖藥店部署AI具備明確的實用價值,且已成爲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對內而言,AI可以通過數據建模優化運營效率,也可以減少滯銷品庫存,提升資金週轉效率。對外而言,AI可以作爲輔助工具優化客戶服務,比如快速響應基礎用藥諮詢等。
上述業內專業人士指出,“我更願意把這些稱爲模型的實際應用,而不是強調建立大模型。對零售藥店而言,很難有能力去真正建立一個大模型。”
老百姓也在加強與外部公司的合作,今年8月初,其與騰訊健康合作開發智能體“老百姓小丸子AI”。該智能體融合了醫藥行業政策與企業規章制度兩大知識庫,覆蓋醫保政策、門店運維、人資行政三大核心業務場景。
謝子龍認爲,未來行業將呈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零售藥店要全面重構“價值定位”,從“藥品搬運工”升級爲“健康CEO”,與顧客從單一的買賣關係,變成以專業能力爲顧客提供情緒價值,提供一攬子健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