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業績失速:行業競爭加劇,刀刃向內能否逆襲破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日前,華熙生物(688363.SH)發佈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同比下降11.61%;歸母淨利潤爲1.74億元,同比下降70.59%。這也是華熙生物在2022年業績登頂後,營收和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且跌幅逐年加大。作爲對比,華熙生物2023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跌幅分別爲4.45%、38.97%。
對於2024年經營成果承壓的原因,華熙生物稱受到多方面綜合影響,其中包括管理變革;收入佔比較高的消費品相關業務調整仍在持續,從流程到組織運營、人才培養、產品體系建設等方面不斷夯實業務基礎等。
在年報披露前一個月,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內部講話時直言,“華熙生物近兩年有較大的業績調整,一部分是市場導致,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意識到公司組織、人才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而主動‘踩了剎車’。”
“目前華熙生物依然沒有走出危機,這種危機並不是因爲業績的下滑,而在於現有組織的熵增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允許的速度,已經到了必須出重手整頓的時候。”趙燕強調。管理變革是否能加速業績“觸底反彈”,華熙生物尚有答卷待交。
核心業務收入下滑超三成
在華熙生物三個細分業務板塊中,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即原來的個人健康消費品事業線)貢獻近一半營收。2024年,該業務實現收入25.69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47.92%。但這也是華熙生物報告期內唯一下滑的業務板塊,同比下降31.62%。
對此,華熙生物解釋稱主要系公司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週期波動和戰略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調整仍在持續,從流程到組織運營、人才培養、產品體系建設等方面不斷夯實業務基礎,2025年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有望觸底。”
具體產品來看,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擁有“潤百顏”、“誇迪”、“BM肌活”、“米蓓爾”等多個品牌。華熙生物曾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潤百顏實現營收6.32億元,同比下滑2.04%;誇迪實現營收5.43億元,同比下滑10.1%;米蓓爾實現營收2.17億元,同比下滑16.81%;BM肌活營收3.41億元,同比下滑29.62%。
隨着上述產品營收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全線下滑,華熙生物再未更新過相關銷售數據。其也在2024年年中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直言,“公司產品線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在玻尿酸賽道上尤爲激烈。”
同樣以玻尿酸起家的愛美客也因“國內醫美市場規模增速逐步放緩,行業競爭持續加劇”而遭遇業績失速。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愛美客實現營收30.26億元,同比增長5.45%;實現淨利潤19.58億元,同比增長5.33%。儘管業績保持增長態勢,但這是其近五年來業績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
與上述兩家企業相反,昊海生科在2024年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集團整體毛利率爲69.89%,與上年度的70.46%相比略有下降,其中,高毛利率醫美玻尿酸產品的營業收入及佔本集團收入比重持續增長,繼續推動本集團整體毛利率向上提升。具體數據來看,2024年,昊海生科醫療美容與創面護理產品實現營收11.95億元,同比增長13.08%,其中玻尿酸項目實現營收7.41億元,同比增加23.23%。
事實上,《中國醫美行業2024年度洞悉報告》通過調研認爲,醫美機構2024年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皮膚和微整業績增長,未來2~3年機構普遍看好填充/塑形注射項目(玻尿酸)、祛皺/抗衰光電項目和肉毒素三大品項的繼續增長。
在此背景下,昊海生科方面此前也表示,“公司要從單一產品營銷轉變爲功能營銷和部位綜合治療爲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引進了新型可再生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肉毒素、合成生物學材料等。”
而華熙生物也在拓展產品線,在醫療終端業務板塊,2024年推出“潤致·格格”(注射用透明質酸鈉複合溶液)與“潤致·斐然”(注射用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其中,“潤致·格格”專注於頸部抗衰老市場,“潤致·斐然”致力於滿足消費者對脣部美容的多樣化需求。截至報告期末,“潤致·格格”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元,華熙生物認爲其有望爲醫美業務帶來新增量。
“玻尿酸產業的發展需要實現以營銷策略和功效爲一體,而不再僅僅是單純以產品售價和產品佔有率爲主。”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隨着膠原蛋白、再生、肉毒等進入醫美行業,產品上市一段時間後價格可能就被‘打穿’,新概念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可能會產生短期刺激和拉動,但是本質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的臨牀價值、有效性和安全性。”
刀刃向內
拓展產品線之外,華熙生物正在經歷一次全面的管理變革,並將2024年作爲變革元年,啓動了包括業務流程重塑、組織與人才變革、指標與績效體系變革、推動企業數智化等多個變革項目,並着力推進變革項目的落地。
在業務方面,趙燕在上述講話中稱核心工作要從簡單蹭風口、簡單組合和外包模式徹底轉向團隊自身能力的建設,“不要以任何業績波動來要挾公司收緊外包的決心,降低費用率只是表面的問題,爲組織培養長期競爭力纔是更長遠的考量。”
此外,趙燕強調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鑑於企業管理之前的寬鬆風氣,內部滋生了非常多的問題,今年公司已開始了刮骨療毒,對於歷史問題我們絕不姑息放縱,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如超過時間未主動交代的,將移交司法部門,不做內部處理。”
“全球生命科學未來10年會在AI的賦能下出現波瀾壯闊的發展,消費品業務的獲客和消費者決策鏈路也會發生鉅變。”趙燕表示,“誰不順應這個趨勢,建立組織培養人才,還在鼠目寸光地撈點錢,搞點小團體利益,耍小聰明搞博弈,誰就給我下課。”
隨着管理架構調整,在此次財報發佈前,三位副總經理劉愛華、徐桂欣、欒依崢被調整出管理層。其中,劉愛華在該公司也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而徐桂欣與欒依崢轉任業務副總裁,但不再屬於高級管理人員序列。此外,今年年初,華熙生物公告核心技術人員郭學平的退休離任。
而隨着此次年報披露,業內更爲關注的是相關高管的高額薪資。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華熙生物現任及報告期內離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共計34人,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爲4355.02萬元。其中,劉愛華、徐桂欣、欒依崢的稅前報酬分別爲335.04萬元、104.49萬元、239.63萬元。
華熙生物方面稱,公司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逐步解決多項關鍵運營管理問題,爲公司未來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管理變革和戰略升級雖然帶來了短期的業績壓力,但從長期來看,這些舉措將爲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爲15%~20%,預計2024年至2027年行業CAGR爲10%~15%,在行業增速有所放緩的大背景下,華熙生物“刀刃向內”的大幅調整,是否能夠助力業績重返高地,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