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藥事法103條解釋令引爆藥師怒火 中西藥界立場一次看
藥事法103條解釋令,近期引發藥界反彈。記者林澔一/攝影
藥事法103條中對於「經營中藥販賣業務」的討論再起,起因爲衛福部3月18日公告的解釋令,遭藥師團體抨擊是「竹篙套菜刀」的違法擴大解釋,認爲中藥也是藥,應由藥師管理;中醫藥團體則認爲,一但中藥房消失,中藥材供應鏈在失去下游的情況下迅速瓦解,將影響後續供貨,是民衆、產業及政府三輸的局面。聯合新聞網整理「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懶人包,一次看懂各方意見與重點。
※近期討論的「藥事法103條解釋令」是什麼?衛福部立場爲何?
衛福部中醫藥司在今年3月18日公告,在符合藥事法第103條立法意旨前提下,核釋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規定。
這項規定讓國內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在學期間修畢中藥核心課程35學分,於中藥販賣業藥商實務歷練一年以上者,得向地方政府衛生局申請核發「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申請登記爲中藥販賣業藥商。
不過,前述人員的業務範圍,須符合藥事法第103條第3項規定,也就是中藥材及中藥製劑的輸入、輸出及批發;中藥材及非屬中醫師處方藥品零售;不含毒劇中藥材或依固有成方調配而成的傳統丸、散、膏、丹、及煎藥。
由於引發藥界反彈,衛福部除表示尊重其立場外,也重申解釋令的內容一定不會超過藥事法第103條規定範疇,不涉及調劑權,並將解釋令中的「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調整爲「藥學系」;4月29日也會召開記者會再次對外說明。
※藥師們的立場與訴求爲何?
藥師公會近期連日表達反對立場,更實際走上街頭,包含今天上午到衛福部前的陳抗快閃,以及5月4日號召全國藥師走上凱達格蘭大道,發起更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直達總統府,要求政府撥亂反正、立即撤回違法命令。
藥師公會全聯會認爲,中藥也是藥、不應被輕忽;但這項命令一舉摧毀,政府與藥界多年來共同守護的用藥安全機制,讓中藥販售淪爲「買藥像買菜」,認爲不只是執業權的剝奪,更是對全民健康的嚴重威脅。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我們不是反對中藥,而是反對繞過專業監管、違法掏空法治的政策!」質疑衛福部的解釋令,簡直是「修幾門課就能賣藥」,既不需要通過藥師國考,也無需接受完整專業訓練,專業門檻蕩然無存。
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舉例,藥師知道服用降血壓藥不能同時吃麻黃類的中藥,但有六成的民衆是吃中藥並用西藥,「沒有經過專業國考的非專業中藥販售人員,會幫你把關嗎?」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則說,藥師與藥劑生投入中藥販賣業的比例持續上升,成爲我國中藥市場變革的重要推力。藥師駐店管理的家數在過去十年成長了34.4%,而藥劑生成長幅度更高達103.9%,幾乎翻倍。這樣的變化,顯示出越來越多專業藥事人員選擇投身中藥領域,不僅補足了人力,更強化中藥販售的安全與品質。
※中醫藥團體怎麼看待此次事件呢?
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慶堂說,由於長期未發執照,近幾年來中藥販賣業急速凋零。20年前有1萬5000家、今年約7000家,估計10年內將不足3000家,此將嚴重影響中醫藥產業的中藥供應鏈,這個解釋令該解釋令所提「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是指藥事法103條規定的中藥販賣業務,並不涉及調劑業務。
謝慶堂指出,目前國內藥學系雖可修習中藥相關17學分,但未強制必修,且中藥學實習也只有 1 個月的「選修」,考選部的藥師高考中藥內容僅佔生藥學的10分左右,「沒有中藥專業如何有能力接手中藥工作?試問把中藥房消滅後,民衆可能去西藥局買中藥材嗎? 」
中國醫藥大學是目前唯一設有中藥資源學系的學校,該系主任張文德認爲,中藥產業橫跨農業種植到產品製造與行銷、鏈結廣泛,僅靠傳統技術與經驗傳承已無法因應現代需求,每一環節皆需專業人才介人。
尤其「從農到藥」這一階段、是確保中藥材的安全、有效與高品質,張文德指出,這提供中醫藥、生技、食品等多元產業可倚賴原料的關鍵核心;隨着環境變遷與人力斷層擴大,專責此段實務的中藥商正面臨嚴重萎縮,若缺乏新血培訓與教育支撐,這段鏈結恐將斷裂,臺灣中藥產業的永續發展將陷入危機。
臺灣中醫臨牀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則認爲,新規爲中藥產業注入強心針,有助於產業多元與永續。目前包括「藥事法103條解釋令」、「中醫藥發展法」等法規,皆在釐清中藥販售與藥事權責邊界,呼籲在不涉及調劑權的前提下,應保障實際從業者的執業權,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讓中藥從傳統走向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