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若放寬稽查陷人力窘境?北市衛生局:滾動調整

美國今年初曾點名臺灣應放寬萊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值,讓民衆憂心未來的食安風險。臺北市議員柳採葳14日在警政衛生委員會指出,北市衛生局稽查篩檢人力一直都不足,未來若放寬萊豬政策恐會造成人力負擔。(本報資料照)

臺美暫時性關稅協議確定20%,美國今年初曾點名臺灣應放寬萊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值,讓民衆憂心未來食安風險。臺北市議員柳採葳14日在警政衛生委員會指出,北市衛生局稽查篩檢人力一直不足,未來若放寬萊豬政策恐會造成人力負擔,應儘早實施專案處理或與中央協調。北市衛生局迴應,人力分配會根據案子迫切性做滾動式調整,未來會看中央在萊豬的政策如何運作來做調整。

柳採葳表示,自從她擔任議員以來,衛生局的篩檢和稽查人力一直都不足,如果以現在的稽查人力,未來若是在萊豬政策上讓步,是否會增加衛生局稽查負擔,應該儘早做專案處理或是與中央協調,展現出臺北市的處置態度和因應做法。

衛生局稽查科長李慧芝說明,由於去年有食安事件,所以市府增聘33位稽查人力, 目前員額有84位,實際到聘78位,會因應作業來分工調配人力,還在持續招聘當中,未到聘原因則是因爲人員持續流動,運作上尚可。

李慧芝表示,如果豬肉標示不清楚,自然需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去辨識,不過還是在於稽查前端對業者的輔導,若現場稽查時,業者不清楚相關規範,現場處理的時間就會增加;市面上的豬肉如果在全聯、家樂福等大賣場,都有比較完整的包裝和清楚的產地標示,但如果是小店多爲散裝、較無法有完整標示,就會花比較多的時間查證來源,標示越清楚稽查時間就可以縮短。

李慧芝說,會專案稽查的案子一定有增無減,會評估案子的急迫性,如果有即時性就會派遣大量人力投入,像寶林茶室案、蘇丹紅和大腸案,皆爲滾動式調整;另除了短期專案外,食品業、餐飲業的例行性案件都會持續稽查,豬肉稽查目前已歸入例行稽查項目,未來面對關稅放寬萊豬,仍要看中央政策走向來做調整。

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稽查人力還沒補滿,目前同仁有一定的加班時數,維持穩定的工作是可以的,但因爲現在食品安全常會有動態,如果大案突發、又剛好在假日,稽查人力相對來說就會捉襟見肘;針對標示不清,如果現場稽查已經違反規定,當場就可以處置或是要求下架,另外如果要現場做檢驗,如同此次大腸的雙氧水,現場檢驗時間就會再增加,不同案件稽查人力會有不同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