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議會促放寬免費骨密度檢查至30歲 衛生局迴應了

臺北市提供65歲市民免費檢查DXA骨密度檢查,但北市議會副議長葉林傳建議,女性在30至40歲間就應開始做骨密度檢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項目,提供65歲市民免費檢查DXA骨密度檢查,但北市議會副議長葉林傳指出,專家建議女性在30至40歲間就應開始做骨密度檢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北市應放寬女性免費骨密度檢查年齡限制至30歲以上。衛生局表示,30歲女性骨質仍在上升,建議着重於運動、透過飲食攝取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等方式提升骨本。50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可得健保給付3次骨密度檢查。

北市2025年免費老人健康檢查名額爲7萬3170人,健檢項目分爲3種方案,A方案如胸部X光、甲狀腺刺激素,B方案腹部超音波、糖化血色素等,C方案爲DXA骨密度檢查、肌少症篩檢等,設籍北市滿65歲以上或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皆可擇一受檢。

葉林傳表示,有市民反映DXA骨密度檢查年齡限制,無法有效保護女性市民健康,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50歲以上民衆骨質疏鬆的比例爲8.1%,其中又以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女性約每10位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情形。

「骨質疏鬆防治絕不是等到年長才來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骨質疏鬆症是「無聲疾病」,會使骨骼變薄、密度降低和失去強度,多數民衆直到輕微跌倒或碰撞後,才察覺骨質流失情形。人體骨骼在30歲以前達到高峰,之後隨着年齡增加,骨本(骨質密度)逐年減少,所以預防骨質疏鬆須從年輕開始做起。

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林雪蘭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防治以健康促進預防爲優先,30歲女性骨質仍在上升中,建議着重於運動、透過飲食攝取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等方式提升骨本,骨鬆高風險者,如曾經發生骨折或65歲以上婦女,可循醫師建議進行骨鬆檢查。衛生局將依專業評估民衆健康狀態及中央政策,隨時調整服務方向。

30歲的楊小姐表示,現階段的年紀,女性比較多會是婦科、腸胃等消化性疾病,甚至還有肥胖等問題,比較希望如補助HPV疫苗施打、若家族有腸胃癌症病史可補助無痛腸胃鏡檢查、BMI等超過多少可補助全身健檢等政策,或許會比較有意義,否則30歲骨質疏鬆的機率不大,若有可能也是天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