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慶演說避談2議題?小笠原欣幸:大罷免慘敗 意圖扭轉局面
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10日登場,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挑戰,賴清德總統向國人發表談話。(郭吉銓攝)
總統賴清德今天(10日)發表國慶文告,兩岸論述部分並未再次談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發關注。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爲,賴總統整體演說給人的印象是避談中國大陸與政治議題,側重於經濟與民生方面。這應該是意識到大罷免慘敗、執政黨陷入劣勢的情況下,意圖扭轉局面的作法。
小笠原欣幸今(10日)在臉書貼文表示,去年賴總統談及對中華民國的歷史觀引發了議論,但今年並未論述歷史觀的部分。去年賴總統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守護中華民國的臺灣共同記憶,今年則簡化了這部分。另一方面,「終戰80週年」這個呈現臺灣史觀的用語則被片段地提及。
小笠原欣幸接着表示,演說正文裡「中華民國」的使用次數從去年的8次大幅減少到今年的2次(不包含「中華民國臺灣」,至於「臺灣」的使用次數則約50次左右,大致相同)。而且今年提及的部分僅有「中華民國國慶」和「中華民國加油」而已。至於前總統蔡英文所提出的「中華民國臺灣」,雖然有出現了這個用語,但沒有對此論述。
小笠原欣幸指出,若每年演說內容都相同會讓人厭倦,因此去年的談話今年沒有出現不足爲奇。不過,賴總統的發言在中華民國祖國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紀念活動、終戰80週年等方面,在中華民國史觀與臺灣史觀之間存在「搖擺」之處。賴總統是否推崇「中華民國臺灣」的概念也不得而知。爲了鞏固維持現狀的基礎,似乎應該對中華民國派進行更細緻的論述纔是?
小笠原欣幸更點出,關於中國大陸,去年的演說中,賴總統延續就職演說的基調,使用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但今年並未提及。對中國大陸威脅的提及方式也是沿襲過去的方式,沒有出現新的刺激中國大陸的用語。另一方面,也沒有積極呼籲與中國大陸對話的措辭。僅是重申民主臺灣對印太地區穩定有所貢獻的既有主張,給人降低調性的感覺。
小笠原欣幸表示,另一方面,賴總統重申了先前已公佈的目標,也就是臺灣的國防預算將在明年達到GDP的3%,並在2030年達到GDP的5%。這次新發表了飛彈防禦構想「臺灣之盾」(T-Dome)。雖然沒有對此詳細說明,但似乎是要在臺灣周圍打造防護網。去年中國大陸在賴總統國慶演說4天后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今年是否也會舉行仍是未知數,有待進一步觀察。
小笠原欣幸指出,經濟方面,賴總統談到了表現良好的臺灣經濟,並提到今年的成長率上修至5.1%。他提出了積極擴大半導體與AI產業的國內投資、強化臺灣經濟基礎的願景,並表達了以臺灣爲中心的供應鏈無可取代的自信。此外,也宣佈免除高中學費、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免除單身租屋者所得稅、育兒津貼等針對年輕族羣的政策。
小笠原欣幸表示,若要對2025年國慶演說簡要總結,既沒出乎意料之外的發言,也沒有對中國大陸提出新的呼籲,屬於力求穩健、基調保守的演說。整體演說給人的印象是避談中國大陸與政治議題,側重於經濟與民生方面。這應該是意識到大罷免運動慘敗、執政黨陷入劣勢的情況下,意圖扭轉局面的作法。這樣的轉變是否能奏效仍是未知數,短期內大概仍會是在野黨主導政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