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面積增3千公頃 環團籲避開農田、先開發受污染土地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等多個環團今天到環境部門口舉辦記者會,呼籲新增科學園區用地以褐地爲優先,勿再搶地、毀農、犧牲環境生態。(監督施政聯盟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目前全臺營運及開發或規畫中的科學園區總面積達到5440公頃,因產業實際需求已超出預期,國科會規畫至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加至7440公頃,故提出園區政策環評,並於今天下午送入環評大會審議。環團指出,科學園區用地需求暴增是因爲要開發「桃竹苗大矽谷」及「大南方新矽谷」計劃,擔憂未來徵收大面積農牧用地,搶地搶水毀農增污染,呼籲優先使用已受污染的褐地,而非具有農業生產功能的素地。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等多個環團今天到環境部門口舉辦記者會,呼籲新增科學園區用地以褐地爲優先,勿再搶地、毀農、犧牲環境生態。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表示,「桃竹苗大矽谷」及「大南方新矽谷」計劃要圈選的土地明顯跟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不符,質疑國科會將大規模掠奪農地開發科學園區,重蹈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大面積徵收600多公頃農地、造成農民迫遷、現在二林園區卻閒置、缺乏廠商進駐的前車之鑑。

她強調,新增科學園區應落實原徵詢意見,先盤點閒置、未利用的鄰近工業區,活化已劃設的工業區,再考量新設,不該打着「均衡臺灣」的口號,以縮小城鄉差距爲名,掠奪破壞農業縣市的大面積農地。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則表示,新科學園區開發應優先使用褐地,例如高雄臺積電使用中油後勁五輕的污染場址,就是很好的土地利用,建議國科會與經濟部商量,優先使用雲林離島工業區,尤其先用麥寮六輕的土地,讓石化產業轉型退場,換AI人工智慧產業上場。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提到,既有科學園區已造成所在地區的用水、用電緊繃,交通壅塞、地價飛漲、建案暴增、河川與空氣污染、廢棄物焚化量增加,並排擠生活垃圾的處理,若再擴增3000公頃將對環境帶來難以承受的衝擊,不應進駐農業縣市,且只能使用使用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的土地,也呼籲高科技產業擴增,應搭配已無競爭力傳統產業的瘦身與轉型。

他建議,縣市政府應以自治條例規定,方圓30公里範圍內的園區外土地,建物總樓地板面積不得增加,綠地與農地面積不得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與停車空間不得增加,園區用水用電應100%自行生產製造,且2050年前再生能源與再生水/海水淡化水使用比例達100%,廢棄物資源化比例應達95%;有機廢棄物不得采焚化方式處理,亦不得使用各縣市政府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或招商設置的垃圾焚化廠與掩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