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面積暴增至3千公頃「挨批炒地皮」 國科會迴應了
爲配合產業發展需求,讓廠商根留臺灣,國科會預估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爲3000公頃,並送審環境部政策環評,但卻被民團痛批,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已不可能大幅成長,國科會單純是爲炒地皮。(本報系資料照)
爲配合產業發展需求,讓廠商根留臺灣,國科會預估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爲3000公頃,並送審環境部政策環評,但卻被民團痛批,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已不可能大幅成長,國科會單純是爲炒地皮;對此國科會迴應,經瞭解目前廠商潛在需求,原規畫已不足以因應,遂在維持臺灣科技領先地位、廠商根留臺灣考量下增加用地規畫。
據瞭解,國科會原先提出園區政策環評,規畫到2036年會新增1000公頃的科學園區用地區求,後來規畫至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爲3000公頃,引發民團反彈,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提到,國科會讓用地需求暴增,宛如黑店漫天喊價,讓重要農業生產地變成科學園區,強徵人民土地、與農民搶水,換得出租率僅5成的科學園區。
針對民團質疑國科會提到,截至2025年5月,科學園區營運中面積達4,472公頃、開發或規畫中已達869公頃,面對全球持續對我國及國際高科技領導廠商招商競爭,科學園區需穩固提供適宜產業用地與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讓廠商加碼投資臺灣並搶得設廠先機。
另經瞭解目前廠商潛在需求,原規畫已不足以因應,亟需協助廠商佈局下世代技術發展所需用地,而依據廠商用地需求,評估科學園區需再增加2,000公頃面積,其中包括公用或服務設施,如環保、道路、防汛等必要之使用。
國科會強調,將維持原政策方案總量限值,並考量氣候變遷之調適,進一步強化再生水、新興能源、零廢棄循環經濟、低污染運輸、淨零碳排及推動地方創生髮展理念等因應對策,納爲政策環評上位指導原則,於個案開發將考量產業特性及在地共融,完善環境保護對策,並優先評估適宜之國營事業土地加以活化利用,對於環境部提供本會之徵詢意見也將充分納入未來新設或擴建園區之環境影響評估範疇。
國科會補充,科學園區的新設擴建,目前皆是先經可行性評估、籌設(擴建)計劃等2階段規畫程序並內部審覈通過,再提報行政院跨部會審議,於奉行政院覈定後,才續行園區用地計劃及環境影響評估等實質計劃,並將恪遵用地、環保等各該主管機關審議結果,始據以辦理用地取得、公共工程建設等開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