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擬增3000公頃科學園區用地 環團憂毀農地增污染
環團今天在環境部門口舉起「科學園區需地暴增3倍,3000公頃要圈在哪裡?」布條。(蔡佩珈攝)
爲了協助推動6大區域產業與生活圈,例如「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大矽谷」、「精密智慧新核心」、「大南方新矽谷」等,國科會規畫,到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爲3000公頃,故提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環團指出,國科會原先預估用地需求增至1000公頃,如今暴增3倍,質疑臺灣真的需要這麼多科學園區?擔心未來大面積的農牧用地被覬覦,甚至毀農地增污染。
國科會原先提出園區政策環評,規畫到2036年會新增1000公頃的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後來規畫至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爲3000公頃,因此提出園區政策環評,環境部今天下午3時起舉辦意見徵詢會議。
環團會前在環境部門口舉起「科學園區需地暴增3倍,3000公頃要圈在哪裡?」布條,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直言,國科會讓用地需求暴增,宛如黑店漫天喊價。過去政府爲了友達,在彰化投入539億建立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讓重要農業生產地變成科學園區,強徵人民土地、與農民搶水,換得出租率僅5成的科學園區,反對沒有根據、卻大量新設科學園區的政策。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洪碩辰也質疑,3000公頃的土地要從哪來?國科會的說法含糊不清,但回顧過往就可以明白,不外乎又是強制徵收土地、破壞山林跟農地,本次變更就是爲了要搶奪更多土地而鋪路,然後繼續重演那些早發生過的衝突與悲劇。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則指出,科學園區已造成我國用水、用電緊繃,空品與河川水質大受影響,也是造成百萬噸垃圾山的兇手之一,國科會卻用一句「輕微負面影響」帶過,爲何無法推估可能增加的用水、用電、空污、水污與廢棄物?認爲未來科學園區以老舊工業區或科學園區用地爲標的開發,且用水、用電、空污、水污與廢棄物的總量不應增加。
臺灣石虎保育協會棲地保育專員陳祺忠表示,近來電子產業外移、臺積電外移,還有AI產業落腳點已選好,且不少電子高科技產業、臺積電上下游供應鏈和其他晶圓代工廠商紛紛前往美國佈局,臺灣的科學園區用地需求不可能有大幅度成長,國科會就只是想用科學園區炒地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