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需地擬擴大3倍 環團批為掠奪土地鋪路、炒地皮
環境部今天下午將針對國科會「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第二次修正)」案進行專案小組意見徵詢會議,需地面積將由1000公頃修正到3000公頃,環保團體在諮詢會議前召開記者會,批此舉爲掠奪土地鋪路。記者李柏澔/攝影
環境部今天下午將針對國科會「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第二次修正)」案進行專案小組意見徵詢會議,需地面積將由1000公頃修正到3000公頃。環保團體質疑3000公頃的土地從何而來,也抨擊國科會草案中對儲備土地位置的說法含糊不清,憂心未來又要覬覦現有園區附近大面積農牧用地,形同國科會帶頭罔顧功能分區的畫設。
環保團體今天在諮詢會議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在2018年版本是2030年需地面積600公頃,2020年第一次修正成2035年需地1000公頃,這次第二次修正成2050年需地爲3000公頃,暴增爲最初的5倍及上一版本的3倍,相較現行覈定13座科學園區開發面積4440公頃,面積暴增達67.6%。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國科會此次提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第二次修正案,質疑未經過充分的科學評估和產業分析,亦未考慮到未來產業發展的轉型和不確定性,更罔顧國土計劃的功能分區,且國科會需地目標年是2050年淨零碳排年,卻還以「推動新設園區用電大戶使用10%之再生能源」的落伍作法,更是笑死人毫不長進。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國科會提出新設科學園區共3000公頃的需求,但在說明書上評估及理由卻空泛到非常不科學,過去的版本還依據行政院覈定「全國國土計劃」之城鄉發展總量及檢討原則,說至2036年科學園區新增用地需求爲1000公頃,現在直接將這些內容刪除,將評估時間拉長至2050年,一句「爲增加儲備產業用地,提供製造業根留國內所需用地」就將用地需求暴增爲3倍,政策評估宛如黑店漫天喊價。
臺灣石虎保育協會棲地保育專員陳祺忠指出,從曹興誠主政的聯電投資中國大陸和艦案爭議開始,臺灣電子產業基本上就開啓了前進中國的西進潮,從以上電子產業的發展歷史可知,臺灣的科學園區用地需求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成長,不知爲何這次政策環評的修正要將時間拉到2050年需要3000公頃,其實就是不想要準確預估科學園區用地需求,用科學園區來炒地皮罷了。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質疑,2050年增加3000公頃土地需求如何推估,若有推估依據,但卻無法推估因此增加的用水、用電、空污、水污與廢棄物,而非毫無依據的以一句輕微負面影響帶過,否則臺灣如何承受以寡佔全球市場爲目標的高科技產業所帶來的環境負擔?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洪碩辰表示,這麼大量的科學園區,將產生的用水、用電、土地需求、廢棄物又有多少根本就無法想像,當污染總量不斷提高時,再怎麼提高效率都難以挽救,如果不能正視開發需求永遠沒有上限的問題,再多保護措施都沒有用。本次變更就是爲了要搶奪更多土地而鋪路,然後繼續重演那些早發生過的衝突與悲劇。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