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不只乾陵!「4倍大盛唐帝陵」疑也未被盜 關鍵證據曝光

圖爲唐橋陵,其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新華社)

「唐十八陵」爲關中地區18座唐朝皇帝的陵墓,根據史書紀載,除了唐高宗、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外,其他17座帝陵盡數遭盜掘。然而,根據考古調查結果,唐玄宗李隆基父親唐睿宗李旦(662~716年)的陵墓「橋陵」,很可能也和乾陵一樣未遭盜掘,這座帝陵面積巨大,光是「內城」的面積,就比乾陵大將近4倍。

根據《新五代史》記載,鎮守關中地區的節度使溫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爲正寢,東西廂列石牀,牀上石函中爲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李旦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幼子、唐朝第5位皇帝,曾經兩度登基和退位,第一次登基是在哥哥、唐中宗李顯被母親武則天廢黜後,於684年登基,第一次退位則是在690年禪位給母親武則天;第二次登基是710年唐隆政變剷除韋皇后後復辟,第二次退位則是712年時善讓給兒子、唐玄宗李隆基。值得一提的是,李旦有多位親人擔任或被追尊爲皇帝,包括:父親(唐高宗李治)、母親(武周皇帝武則天)、大哥(唐義宗李弘,追尊)、三哥(唐中宗李顯)、姪子(唐殤帝李重茂)、長子(唐讓帝李憲,追尊)、三子(唐玄宗李隆基)。

圖爲唐橋陵神道上的石翁仲。(新華社)

大陸央視YouTube頻道「CCTV紀錄」2022年9月上傳《大唐帝陵》系列節目,當中介紹,唐橋陵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其於開元4年(716年)開始建造,天寶8年(749年)竣工,此時正是開元盛世,帝陵規模宏大。

節目指出,根據考古勘測,橋陵的陵園形制與建築佈局基本沿襲乾陵,該陵爲「依山而陵」,即在山上開鑿山洞修建墓室,並且繞着豐山在地面修築城垣,但與乾陵相比,橋陵的面積更爲巨大,其內城面積爲12800畝、將近乾陵的4倍大,若再加上陪葬墓區,整個橋陵的面積高達30000畝(約20平方公里)、約2800個足球場大;橋陵的城垣周長13公里,只比明朝西安城牆周長短750公尺。

節目說明,橋陵的地宮位在豐山南麓的山樑上,在上世紀中葉,考古隊曾對其進行勘測,不僅確定墓道口位置,且出土的封門石條上的編號依舊排列有序,學者由此推測,橋陵很有可能未被盜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