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秦始皇陵超大地宮竟不怕淹水 央視揭驚人發現
圖爲秦始皇陵兵馬俑。(示意圖,中時資料照,焦捷攝)
秦始皇贏政(西元前259年至西元前21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墓是歷朝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其中一座,爲了保護地宮不被地下水破壞,還建有一座規模巨大的地下防水系統。
央視YouTube頻道「CCTV紀錄」12日上傳節目《探秘秦始皇陵·陵之永固》,當中介紹,秦始皇陵所在地驪山周遭水文豐富,夏季更時常會有暴雨,洪水會順着山口衝下來,因此防水是秦陵陵園興建的重要工程,根據考古調查,秦陵周邊地面建有防水堤,陵園更建有密集的陶水道排水系統。
節目指出,陶水道可以排出秦陵地面的積水。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紀載,秦始皇帝陵「穿三泉,下銅而致槨」,這說明秦陵周圍地區可能有豐富的地下水。考古隊員在對秦陵進行地下探測的過程中,發現地下有一條規模驚人的阻排水渠。
秦始皇陵考古隊前隊長張衛星說明,秦陵地下的擋水牆爲U型,圍繞在帝陵封土西南、正南和東南方向,其底部或下半部使用青膏泥填充,青膏泥質地緻密,主要起到地宮、墓室的作用,「就像我們現在的水泥一樣」。
節目解釋,該條U型人工溝塹深37公尺,其中青膏泥填充厚度達17公尺,且在帝陵封土地勢較低的西北地下,仍留有長達500多公尺的排水渠,可將會遽而來的地下水排出。
張衛星說明,該條溝塹下部填充青膏泥,上部由封土覆蓋,形成一堵下沉式防水牆,此道防水牆的作用,是阻止從南到北的地下水對地宮的衝擊。
另外,節目也揭露就目前考古勘探結果,所探測出的地宮大小,2003年大陸進行「863計劃」時,曾對秦始皇陵進行20多種高科技物理探測。
當時發現,秦始皇陵封土地下有一個東西長170公尺、南北寬145公尺,深約35公尺的地下空間,且發現該空間有一層青石結構。
在前述石質結構內部,還有一塊東西長約80公尺、南北寬約50公尺,高15公尺的空間,考古人員推測,這可能就是秦始皇陵墓室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