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1枚「羅馬金幣」證明中國皇帝身份!北魏帝陵發現始末

圖爲出土於北魏節閔帝陵墓的東羅馬金幣。(圖 / 擷取自央視YT)

北魏(386~535年)是南北朝時期由鮮卑人建立、北朝的第1個朝代,在2012年7月時,河南省洛陽市邙山發現了1座高等級、被嚴重破壞的北魏帝陵,但最終,考古人員仍透過1枚在陵墓中發現的東羅馬帝國金幣,確定這座墓是北魏節閔帝(498~532年)的陵墓。

大陸《央視》YouTube頻道「中華國寶」20日上傳節目《奧秘2024》,當中介紹,北魏節閔帝的陵墓位於洛陽邙山,於2012年7月被發現,在發掘之初,透過陵墓墓道只有3公尺寬,考古隊初步判斷墓葬年代爲北魏,且爲最高等級墓葬,但在向下挖掘時,發現了多個盜洞。

經過清理,這座帝陵僅殘存少許建築遺蹟,如三層石砌臺基、半截石質門檻等,考古學家判斷,此墓可能遭遇過有組織的破壞。而這座帝陵雖被破壞嚴重,但考古學家仍發現1枚東羅馬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代的金幣,此帝於491年至518年在位,這對判斷墓主人年代有重大幫助。

節目指出,北魏孝文帝於494年將北魏首都從大同遷至洛陽,在這之後共有14位皇帝在位,其中,有4人的陵墓已被確認,另外,在排除掉造反稱帝的文景帝,由子孫追尊文穆帝和孝宣帝后,剩下的節閔帝、孝武帝、元朗、元曄等傀儡皇帝就成了重點排查對象。在這些皇帝中,元釗被投河而死,元朗、元曄死時已被廢,孝武帝葬咸陽,就只剩下了節閔帝。

而雖然這座墓葬是空墓,但透過節閔帝在位時間是531年,與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流通時間一致,考古隊確定這座帝陵的墓主人正是節閔帝。至於節閔帝的陵墓爲何會被嚴重破壞,考古學家推測,可能是出於政治報復,但史書沒有記載確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