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最晚被發現的西漢帝陵!漢文帝「霸陵」關鍵證據曝

此爲白鹿原鳳凰嘴,漢文帝霸陵過去普遍認爲位在此處。(圖 / 中新社)

「霸陵」爲漢文帝劉恆的陵墓,該陵起初被認爲位在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山頭「鳳凰嘴」,直至2021年才被正式確認,其位在白鹿原上的「江村」一帶,是最晚被發現的西漢帝陵。而霸陵當年之所以能被確認,考古隊發現的「陵園牆」是關鍵證據。

根據《央視新聞》2021年12月報導,霸陵原址的千年誤會,一部分源自於元朝的《類編長安志》,當中記載,霸陵位在白鹿原東北角的鳳凰嘴,此處爲一突出山頭,山形類似帝陵封土,再加上「因山爲陵」認知的誤導之下,鳳凰嘴前立有許多碑石,包含「康熙二十七年御製碑」、「雍正元年祭祀碑」及「嘉慶二十四年御祭碑」等,導致後世都以爲霸陵位在此處。

大陸央視YouTube頻道「中華國寶」5月16日上傳節目《白鹿原上的帝王陵》,當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贏說明,在被正式確認前,漢霸陵暫時被命名爲「江村大墓」,該陵墓會被發現,是因爲漢文帝竇皇后的陵墓發生盜墓活動,當局在鑽探時,發現竇皇后陵附近有座西漢大墓,其規模、形制都非常高,且墓中心距離竇皇后陵僅800公尺。

馬永贏指出,考古隊透過勘探、試掘的方式,在江村大墓和竇皇后陵外圍,發現一道更大範圍、將兩座陵墓圍在一起的陵園牆,此牆是關鍵性證據,因爲西漢帝陵爲「同塋異穴」(帝后葬在不同的地宮,但葬在同一座陵園),江村大墓和竇皇后陵位在同一座陵園中,這正是西漢帝后陵墓的葬制。

另外,針對霸陵地宮的結構,馬永贏2021年受訪也透露,霸陵爲帶4條墓道的「亞」字形墓,此爲西漢時期頂級墓葬形制,只有帝后纔有權使用,霸陵遺址東西長250多公尺、南北長140多公尺,墓室長度有70多公尺,一般人民甚至諸侯王的墓葬,很少有人能達到此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