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上市公司炒股是把“雙刃劍”

A股再現上市公司炒股熱。近期,利歐股份擬用不超30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他上市公司炒股熱情也明顯升溫。

上市公司炒股是把"雙刃劍",拿捏好投資尺度,以價值投資爲前提適度投資可以增厚公司業績,但不能把炒股當成"業績捷徑",更要警惕"炒股替代主業"的投機心理。

A股市場穩健上行,上市公司拿出部分閒錢投資證券市場,既能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又能創造一些額外的投資收益,對上市公司和股東而言都是好事。但證券投資的高風險屬性不容忽視,尺度把握不好,不僅創造不了超額收益,還可能嚴重侵蝕公司正常的業績水平。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投資證券市場的額度需要和自身體量相匹配,整體不宜過高,尤其不能讓證券投資業務"喧賓奪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年營收幾個億,淨利潤幾千萬,那麼上億元的證券投資行爲就顯得太過激進。假設1億元購買股票,下跌10個點就意味着虧損1000萬元,很可能對上市公司的年度淨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股市裡沒有常勝將軍,上市公司重金炒股造成業績暴漲暴跌的案例屢見不鮮。雲南白藥就曾因炒股導致業績大幅波動,一度還對其市場估值形成不利影響,最終公司選擇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

當然,有些上市公司也確實通過下重注在二級市場賺過大錢。但即便如此,市場對於因證券投資導致的當期業績暴漲多數不以爲然。部分個股雖然因投資收益爆棚導致市盈率驟降,但很難獲得中長期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

作爲公衆公司,上市公司要時刻維護股東權益,一切決策以穩爲先,對於不確定性很強的證券投資要慎之又慎。

證券投資屬於高風險性投資,投資額度不宜占上市公司閒置資金比例太高。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閒置資金還是應該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發行主體優質的短期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追求穩定收益,而非高風險的不確定性收益。

在閒置資金的安排使用方面,證券投資的優先級理應排在最後。現金資產是上市公司的寶貴財富,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就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而言,回購股份、現金分紅等方式都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此外,上市公司還可以利用閒置資金進行併購重組,以強化主業競爭力,直接提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實現上市公司價值的市場化重估。

做好主營業務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任務,適度的證券投資應該是有益的補充,不應該成爲決定上市公司經營成敗的關鍵。在進行證券投資的過程中,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同時,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要嚴格避免投機心理,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其他優質企業的適度投資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炒股是可選項,不是必選項。畢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北京商報評論員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