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巨資炒股|仙壇股份去年營收淨利潤雙降擬大規模“炒股” 10億元額度佔淨資產的21%
來源:新浪證券
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2025年開始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拿10億元及以上投資理財(最高額度)。7家公司分別是利歐股份、方大炭素、七匹狼、塔牌集團、聯發股份、仙壇股份、浙江永強擬用於證券投資的金額超10億元。其中利歐股份最高投資額達到30億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額達到20億元。
仙壇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期限內任一時點的交易金額(含前述投資的收益進行再投資的相關金額)不應超過該額度範圍。
儘管公司聲稱已建立《對外投資管理制度》並採取分散投資策略,但大規模證券投資(10億元佔2024年末淨資產的21%左右)仍可能因決策失誤或市場突發變化導致虧損。2024年年末,仙壇股份歸母淨資產爲46.64億元。
2024年,仙壇股份營收52.91億元(同比-8.49%),淨利潤2.06億元(同比-8.75%),扣非淨利潤降幅達11.97%。
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下滑52.9%至1.55億元,資本性支出卻增至5.86億元,現金流已顯緊張。此時動用10億元資金投資,可能加劇主業資金壓力。
主業現金流走弱、產能爬坡期仍需投入背景下,仙壇股份將10億元資金用於證券投資而非強化主業,易被質疑偏離核心業務。
公司雖辯解聲稱資金爲“閒置狀態”,投資目的爲“提高資金效率”,且承諾不影響正常經營,但需警惕潛在的主業投入不足風險。
有投資者建議,在行業產能過剩背景下,仙壇股份需警惕因投資分心導致成本控制惡化(如銷售費用攀升)或產能釋放不及預期,因此應優先將資金用於降本增效、技術升級或債務優化,而非證券投機。
業內人士認爲,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體現在業績補充功能上。在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時,證券投資收益往往成爲美化財報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把雙刃劍的 “弊” 端同樣不容忽視,首當其衝的是業績波動風險,股市的陰晴不定往往導致上市公司業績大起大落。
要讓上市公司炒股這把雙刃劍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多方合力規範。監管層面應完善制度設計,明確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比例限制,要求其充分披露投資邏輯、風險控制措施及業績影響,對過度投機行爲進行嚴格監管。上市公司自身應堅守主業,將投資作爲輔助手段而非核心業務,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避免盲目跟風炒作。投資者則需理性看待投資收益,重點關注企業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被短期業績波動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