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巨資炒股|聯發股份主業萎靡擬拿最高12億元“炒股” 盈利暴增“功臣”竟爲非經常性損益
來源:新浪證券
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2025年開始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拿最高10億元及以上投資理財(最高額度)。7家公司分別是利歐股份、方大炭素、七匹狼、塔牌集團、聯發股份、仙壇股份、浙江永強擬用於證券投資的金額超10億元。其中利歐股份最高投資額達到30億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額達到20億元。
2025年,聯發股份擬使用總額度不超過12 億元人民幣的自有閒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包含委託理財),期限自2024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證券投資受宏觀經濟形勢、財政及貨幣政策、匯率及資金面等變化的影響較大,投資收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以2024年爲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股市、債市、匯市等各類資產價格起伏不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機構,也難以準確預測市場走勢並獲取穩定收益。聯發股份作爲一家傳統紡織企業,其在證券投資領域的專業能力和經驗相對有限,面對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投資決策失誤的風險不容忽視。
從財務數據來看,聯發股份近五年(2020 - 2024 年)營業收入分別爲38.73億元、38.97億元、42.07億元、42.61億元和41.79億元,同比增速要麼是個位數要麼是負數。這一數據表明,儘管公司在努力維持業務規模,但營收增長已明顯乏力,市場需求的萎縮對公司主業產生了直接衝擊。
在聯發股份的業績構成中,非經常性損益近年來扮演了重要角色。2025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1.65億元至1.85億元,同比增長235.09% 至 275.71%。然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僅爲1.1億元至1.3億元,同比增速驟降至5.54%至24.72%。這一數據表明,公司核心紡織業務的利潤增長遠低於表面數據,盈利暴增的“功臣”實爲非經常性損益。
具體來看,聯發股份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貢獻了約0.6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較去年同期增加1.38億元,直接拉動淨利潤增量超1.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帶來的收益,基本上就是投資收益。
業內人士認爲,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體現在業績補充功能上。在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時,證券投資收益往往成爲美化財報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把雙刃劍的 “弊” 端同樣不容忽視,首當其衝的是業績波動風險,股市的陰晴不定往往導致上市公司業績大起大落。
要讓上市公司炒股這把雙刃劍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多方合力規範。監管層面應完善制度設計,明確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比例限制,要求其充分披露投資邏輯、風險控制措施及業績影響,對過度投機行爲進行嚴格監管。上市公司自身應堅守主業,將投資作爲輔助手段而非核心業務,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避免盲目跟風炒作。投資者則需理性看待投資收益,重點關注企業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被短期業績波動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