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會致癌,警示標籤到底該不該有?

21 世紀初,朱莉·森查克(Julie Senchak)陪母親去看醫生時,會聽到腫瘤科醫生提及酒精——飲酒有可能增加患癌的機率。

鑑於家族病史,即便在相對年輕的年紀,這也足以使森查克女士決定不飲酒。

現年 46 歲的她自己也是一名乳腺癌倖存者,有時在社交場合拒絕飲酒時,她會發現自己需要解釋癌症和酒精之間的關聯。

“還有其他人壓根不知道有這回事,”來自南費耶特的森查克女士說。“他們完全震驚了。”

事實上,根據美國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Vivek Murthy)本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大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飲酒會增加患癌風險。

爲了提高人們的認知,穆爾蒂博士提議在酒精飲料的警示標籤上增添有關癌症風險的信息,當下這些標籤僅建議孕婦或者在操作汽車及其他機械時不要飲酒。

“儘管有明確證據表明飲酒對癌症風險的影響,但公衆對這一風險的理解存在很大差距,”報告稱,並補充道,“二十多年來,公衆對飲酒作爲癌症風險因素的認識並未得到實質性改善。”

報告稱,飲酒與癌症風險之間的直接聯繫最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確立,隨着時間的推移,證據越來越有力。只有 45%的美國人知曉這一聯繫,相比之下,對與菸草使用(89%)、石棉(81%)和肥胖(53%)相關的癌症風險因素的認識更高。

根據衛生局局長的報告,研究表明飲酒會導致七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女性的乳腺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咽喉癌和喉頭癌。

而且儘管報告稱飲酒越多,患癌風險越大,但它也強調,對於乳腺癌、口腔癌和咽喉癌,有證據表明風險可能從每天一杯甚至少於一杯就開始增加。

傑森·盧克(Jason Luke)是一位醫學腫瘤學家,同時也是 UPMC 希爾曼癌症中心臨牀研究的副主任,他的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已經意識到飲酒與癌症風險之間的聯繫。

但他讚賞聯邦政府的任何努力,比如在酒精飲料上貼警示標籤,以讓普通民衆知曉這個問題。這樣的改變需要由美國國會做出。

韓國目前要求在酒精飲料上貼有關於酒精和癌症的警示標籤,愛爾蘭則將從 2026 年起提出這一要求。

“相對而言,這實際上是朝着改善公共健康邁出的一小步,”盧克博士說。“這並不是說你不能喝酒,而是要你形成這樣一個想法,即我們是成年人,你得想明白了。”

盧克博士最爲擔憂的是那些過度飲酒之人癌症風險的增高,而非偶爾喝一次酒所帶來的危險。

“但要是經常大量飲酒,會患上癌症嗎?我覺得有可能。”

衛生局局長的報告中詳細闡述了酒精可能致癌的幾種理論。

其中最爲確定的一種是:酒精在體內會分解成一種被稱作乙醛的代謝物,它會損害 DNA,致使癌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

酒精還會加劇體內的炎症,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方式。酒精會改變激素水平,這會讓某些乳腺癌更有可能發生。

對於某些癌症,有證據顯示,即便適度飲酒也會提高癌症風險。

根據衛生局局長報告中所強調的一項研究,每週飲酒少於一杯的女性在 80 歲前一生中患上乳腺癌的風險爲 11.3%。

對於森查克女士來說,哪怕降低患癌風險的比例很小,那也非常值得。她的母親在與乳腺癌抗爭了 12 年後,於 2011 年去世,享年 55 歲。

2018 年,森查克女士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目前已完全緩解,沒有任何疾病跡象。

“我母親被診斷出患病的時候,我年紀還很小,”她說。“我知道自己患乳腺癌的風險很高,而且我從不飲酒……當你在爲自己的生命而戰,並且知道減少飲酒量或者不飲酒是有助於拯救生命的一件事的時候,你就會去做。”

爲了紀念她母親,同時提高對乳腺癌的認識,森查克女士通過美國癌症協會發起了南費耶特/布里奇維爾 5 公里跑。

她期望警示標籤,或者僅僅是更廣泛的公衆討論,也能夠推動有關酒精緻癌風險的探討。

“我並不反對喝酒,儘管這對我而言並非好事,”她說。

“這能讓每個人都有所意識,從而讓他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這更像是讓人有種如夢初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