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警示標籤見效,酒精警示標籤或可效仿
上週,美國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Vivek Murthy)表示,酒精飲料的標籤上應帶有關於癌症風險的警告。飲酒至少會增加七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和肝癌,然而不到一半的美國人知曉這種關聯。他說,一個警告標籤將有助於人們在決定是否飲酒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目前尚不清楚衛生局局長的這一建議何時或是否會被採納。它面臨着強大的行業遊說團體,而且頂級酒類公司位於保守的州。但如果菸草警告的歷史有任何指示意義,這樣的標籤可能會對酒精消費產生重大影響——並且可能拯救許多生命。
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地方,飲酒比吸菸在社會上更被接受。這種“社交潤滑劑”爲聚會助力,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從未有人因朋友的幸福而“舉起一支香菸”。不過,酒精和尼古丁均爲令人上癮的物質,二者都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爲人類致癌物,都會危及生命。然而,其中一種所遭受的強烈反對要比另一種多得多。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主張使用健康警告標籤來阻止人們吸菸。但標準化的過程漫長而曲折。多年來,這些健康警告的大小、格式和內容從諸如“吸菸可能有害健康”這樣模糊的表述到令人噁心的腐爛肺部的圖像不等。
這些變化使得全面量化標籤的效果具有挑戰性,但大量研究表明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一項研究發現,香菸包裝上的健康警告是健康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瞭解這些健康風險“與戒菸的意願密切相關”。另一項研究表明,圖形警告標籤,尤其是較大的標籤,能夠降低香菸包裝的促銷作用,並“使產品去正常化”。
自 20 世紀 60 年代健康警告標籤在美國首次出現以來,菸草消費大幅下降了 73%——從 1965 年的 42.6%降至 2022 年的 11.6%。這一下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反煙草媒體宣傳、無煙政策、獲得戒菸計劃的機會增加以及大規模的社會和文化變革。但健康警告在減少吸菸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
那爲啥 122 個國家已經在香菸包裝上搞了健康警示,可只有 66 個國家在酒精容器上這麼做呢?如果標籤可以幫助人們戒菸,難道它們就不能勸阻人們飲酒嗎?
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或許能給出一個答案。2017 年,一組研究人員爲首都懷特霍斯的 30 萬個瓶子貼上標籤,爲一項爲期八個月的研究做準備。這仍然是關於癌症警示對酒精標籤影響的唯一真實世界實驗。
在這項研究裡,團隊設計了三種不一樣的標籤:其中一種包含了專門指明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癌症警示,另外兩種則顯示了每個酒精容器裡的標準飲品數量。共同撰寫該研究且在安大略省公共衛生部門工作的艾琳·霍賓跟《快公司》講,團隊‘搞不清哪個標籤起了啥作用’,但還是發現了‘明確又一致的證據’,表明接觸標籤能夠提高消費者對癌症風險的認識,還能減少酒精的銷售。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新貼標籤產品的銷售額下降了 6.6%,但附近地區常規標籤產品的銷售額卻上升了 7%。有個主要的障礙:新標籤推出一個月後,加拿大酒精行業的遊說團體干擾了這項研究,團隊只好移除癌症警示(另外兩個標籤一直留到研究期結束)。儘管過程受到了影響,霍賓說,結果跟研究人員的假設是一致的,就是精心設計的酒精警示標籤確實能夠支持更明智的飲酒決策,還能減少酒精的使用。
“設計……對消費者警示標籤的有效性特別重要,”她說道。信息必須從標籤的其餘部分中脫穎而出,而且必須簡單明瞭。例如在育空,文本以大字體、加粗的形式顯示在帶有紅色邊框的亮黃色背景上。上面寫着:“酒精會致癌,包括乳腺癌和結腸癌”,有英語和法語兩種版本。
然而,由於缺乏標準化法規,極少數國家出臺了任何形式的指令,對這些標籤的外觀乃至內容加以規定。2017 年,韓國通過了一項立法,規定酒精容器上需包含三種警告中的一種,但這三種警告中只有兩種提及了癌症,而且製造商可自行決定展示哪一種警告。在撰寫本文時,尚未對該立法的影響進行研究,至少沒有用英語進行研究。
在美國,自從國會在 35 多年前首次通過《酒精飲料標籤法》起,酒精容器上的標籤就一直未曾改變。該標籤涉及到懷孕期間飲酒相關的健康問題,以及酒後駕車和操作機械的問題,但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飲酒沒有安全水平,它卻迴避提及與癌症的聯繫。
美國有關標籤的設計法規同樣缺失,僅規定健康警告聲明“必須以清晰易讀的字體呈現”,並且“能夠出現在正面標籤、背面標籤或側面標籤上”。霍賓表示,缺乏具體性意味着警告“被遺漏和被掩蓋”。
迄今爲止,世界上唯一擁有詳細法規的國家是愛爾蘭。從 2026 年開始,在那裡銷售的所有酒精產品都必須展示有關癌症、肝病以及懷孕期間飲酒風險的警告。此外,它們還必須包含產品中酒精的含量和卡路里數量,以及有關酒精和相關危害的網站的詳細信息。法規還對警告的外觀和位置等細節做出了規定,要求警告要用粗體、紅色、大寫字母印在白色背景上。文本必須在用於警告標籤的表面上佔據最大可能的比例,並且必須和容器上的大多數其他信息出現在同一側。
與主導香菸包裝的圖形圖像相比,愛爾蘭的標籤可能看起來溫和,但對霍賓來說,重要的是一開始不要讓人們反感。她說:“當你回顧菸草的經驗時,它不是從包裝上沒有標籤一下子變成大的、彩色的、有圖形的標籤,而是一個非常漸進的變化。”
1992 年,全球最大的香菸包裝健康警示出現在加拿大,當時約覆蓋了 20%的包裝面積。
這些警示僅爲文字形式,且常常措辭溫和,未提及癌症或心臟病發作等內容。
如今,在魁北克省,這些警示覆蓋了多達 93%的包裝。曾經備受爭議的圖形圖片的使用,現已在全球廣泛普及。
近 140 個國家要求在香菸包裝上展示圖片形式的健康警示,25 個國家採用了更爲標準化的“素包裝”設計,禁止使用品牌標識和顏色。
(自 2023 年起,加拿大甚至要求在每支香菸上印上諸如“每一口都是毒藥”之類的警示語。)霍賓說:“在考慮酒精警示標籤時,同樣的漸進式方法或許有助於滿足公衆的需求。”
由於飲酒具有社交性質,爲酒精設計警示標籤依舊更爲棘手。不過,倫敦經濟學院的教授阿米塔夫·查克拉瓦蒂(Amitav Chakravarti)表示,他的工作致力於探索決策制定和公共衛生信息的影響。記住吸菸曾經同樣是被社會所接受的消遣方式,這是有幫助的。
只需看看20 世紀 60 年代的廣告,其中將香菸宣傳爲“迷人”和“清新”,再將其與當今的酒精營銷活動作比較,後者常常把酒定位爲您最喜歡的派對中最重要的成分。
“最終,挑戰並非截然不同,”查克拉瓦蒂說。
不可避免的是,這兩個領域仍存在需要探索的細微差別。
根據一份報告,查克拉瓦蒂於 2015 年與人合著。其中提到,不同的警示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例如,在香菸包裝上引起羞恥、憤怒、焦慮和痛苦等情緒的圖片,在降低決策者購買菸草產品的機率方面,比引起恐懼和厭惡等情緒的圖片成功 16%。“羞辱起作用,但前提是社會規範和習俗的其他方面也有所改變,”他說。
據查克拉瓦蒂所說,同伴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去獲取明知對自身有害的東西的原因有關。他說:“然後,這是你對尼古丁上癮以及你的同伴羣體中每個人都這麼做這一得到再次確認的事實的結合。”
他補充說,要讓羞辱運動發揮作用,“吸菸需要變得有點不酷。”飲酒可能也是如此。在美國外科醫生總長給出的建議以及諸如“一月戒酒”或日益壯大的“好奇戒酒”運動等趨勢的支撐下,我們可能正走在這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