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化=癌症前兆?這個體檢報告裡的“常客”到底該不該重視

“鈣化” 這兩個字,在體檢報告裡簡直是 “常客”—— 肺裡可能有它的身影,甲狀腺、乳腺、前列腺等重要器官也常常能發現它的蹤跡。

可不少人對這倆字感到疑惑,每次在報告上看到,心裡難免咯噔一下:這玩意兒聽起來硬邦邦的,難不成是什麼嚴重的毛病?

生理性鈣化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鈣化現象。在人體內,正常組織發生鈣鹽沉積,這一過程對機體發育以及維持正常生理過程至關重要,比如在牙齒和骨骼的發育階段,就離不開生理性鈣化。

病理性鈣化

主要是由於組織損傷、炎症刺激、鈣磷代謝紊亂、老化等原因導致鈣鹽慢慢沉積在組織或器官內產生的,例如肺炎、肺結核等癒合後留下的瘢痕,膽囊、泌尿系統中由碳酸鈣和膽固醇構成的結石等,都是典型的病理性鈣化。

肺部鈣化

肺部鈣化往往是肺結核、肺炎等肺部疾病癒合後遺留的痕跡。

通常情況下,肺部鈣化竈如果較小且穩定,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鈣化竈較大或伴有其他異常表現,如咳嗽、咳痰、胸痛等,則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甲狀腺鈣化

鈣化現象在甲狀腺結節中相對普遍。無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都可能出現鈣化,但它們的鈣化特徵存在差異。

例如,在良性結節中,鈣化通常呈現爲較大的顆粒,數量較少;相反,在惡性結節,尤其是甲狀腺癌中,鈣化往往表現爲微小的顆粒,數量較多,形態多樣,可能呈現爲點狀、沙粒狀或針尖狀等。

然而,僅憑鈣化的特徵是無法準確判斷甲狀腺結節是否爲惡性的。醫生在診斷時需要綜合考慮結節的形狀、邊緣、回聲特性以及血流分佈等多種因素。

前列腺鈣化

前列腺鈣化一般和前列腺癌沒有直接關係,它可能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鹽沉澱、前列腺反流等有關。

對於無症狀的前列腺鈣化,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定期隨訪和複查即可。如果出現尿頻、尿急、血尿等症狀,應及時到泌尿外科檢查,遵醫囑進行治療。

乳腺鈣化

乳腺中出現的鈣化,大約有80%是良性的,20%可能是惡性病變。臨牀上,細小、顆粒狀、成簇的微鈣化點,有時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的重要表現。

經醫生評估,如果乳腺鈣化被認爲是良性的,通常只需定期複查;當鈣化形態提示惡性,甚至伴有乳腺腫塊時,可進行手術和病理檢查。

冠狀動脈鈣化

冠狀動脈鈣化常發生在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部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標誌,嚴重冠狀動脈鈣化預示着患者發生心梗的風險較高。

如果能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能最大程度地預防冠狀動脈鈣化,延緩病變進展。

肝臟鈣化

肝臟鈣化最常見的原因是炎症,多由感染和寄生蟲引起,此外肝血管瘤、肝細胞癌等良惡性腫瘤也會導致鈣化。

不過,大部分肝臟鈣化是良性的,醫生會依據鈣化的形態、位置、數量以及其他臨牀資料等綜合評估,做到定期複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