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邏輯不及格 川普治理的罩門

(圖/美聯社)

川普思維,在短期交易中或許有效,但在治理一個高度複雜的現代經濟體時,卻暴露出嚴重的認知缺陷與政策錯誤,最終導致美國與全球經濟陷入困境。最近對中國製船舶在港口徵收高額費用引起航運物流的大混亂又是一個例子。

川普畢業於賓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雖然該校在金融與管理領域享有盛名,但川普並未接受嚴格的經濟學訓練。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誇耀自己是「最懂經濟的總統」,但其言論與行爲卻反映出對基本概念的誤解。

川普的觀念常常違背經濟學ABC。他曾表示「貿易逆差代表我們被其他國家搶走了錢」,這種說法忽略了貿易逆差的本質是資本流入與消費選擇的結果,而非單純的「虧損」。這種將國際貿易視爲零和遊戲的觀念,顯示他未曾理解比較利益、匯率調整與跨境資本流動的基本邏輯。

川普過去從事房地產業,這是一個高度依賴談判、槓桿與短期回報的領域。成功往往來自直覺、強勢與操控,而非制度設計與長期規畫。川普將這套思維帶入白宮,導致其經濟政策充滿交易邏輯而缺乏宏觀視野。他習慣以「好交易」來形容政策成果,卻忽略政策的外部性與制度影響。

川普對貨幣政策的干預與誤解,暴露出其對中央銀行獨立性與通膨機制的無知。房地產要旺當然要低利率,因此他多次公開施壓聯準會降息,甚至批評主席鮑爾「不懂經濟」。這種行爲不僅破壞央行的獨立性,也讓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穩定性產生疑慮。川普似乎未理解利率調整的目的是平衡通膨與成長,而非服務政治週期。

在國貿方面,他發動對中國、歐盟、加拿大等多國的關稅戰,聲稱「關稅是好事,可以讓我們賺錢」,完全忽略了關稅的成本大部分會由消費者承擔,並可能引發國際報復,破壞全球供應鏈。他對中國加徵關稅,中國用稀土與拒買大豆報復,導致美國關鍵產業停擺,農產品出口受阻,消費者物價上漲。更諷刺的是,川普補貼受損產業,等於用納稅人的錢彌補自己政策造成的損失,形成政策自打臉的局面。

川普對移民政策的誤判也影響了美國的勞動市場與長期成長。他主張嚴格限制移民,認爲外來人口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卻忽略了移民在低技術勞動、科技創新與人口結構中的貢獻。美國的勞動力成長已趨緩,若無移民補充,將面臨勞動短缺與社會保障系統崩潰的風險。川普的政策不僅限制高技能人才流入,也讓美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失去吸引力,削弱長期創新與生產力。

川普對財政政策的理解也極度片面。他主張「減稅促成長」,卻未設計有效的支出控制與赤字管理機制。在其任期內,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公共債務突破GDP的130%,而經濟成長率卻未如預期提升。川普似乎未理解凱因斯主義的核心,他在景氣復甦期大幅減稅與擴張支出,導致財政空間受限,無法應對未來的經濟衝擊。

總之,川普的經濟學程度之所以被批評爲「幼稚園水準」,不只是因爲他缺乏理論訓練,更因爲他拒絕制度思維與長期規畫。他將治理視爲交易,將政策視爲談判,把經濟當作零和遊戲,最終導致美國與全球經濟陷入混亂與不確定。

他的政策違背經濟學最基本的原則:比較利益、貨幣獨立、財政平衡、制度穩定,也難怪諸多經濟學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都直言其經濟邏輯「不及格」。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任何政策都可能成爲災難的引信,而美國與世界正是這場錯誤經濟學的最大受害者。(作者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