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股份接待28家機構調研,包括交銀基金、大成基金、工銀基金等
2025年7月18日,金田股份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7月16日接待交銀基金、大成基金、工銀基金、易方達基金、海富通基金等28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金田股份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1人,爲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丁星馳。調研接待地點爲公司會議室。
據瞭解,公司向投資者介紹了自身基本情況,包括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公司專注銅加工行業39年,是國內規模大且產業鏈完整的銅及銅合金材料製造企業之一,2021-2024年產量增長,2024年總產量佔比9%,能滿足一站式採購需求,產品應用廣泛,在多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
據瞭解,公司圍繞海外業務、稀土永磁產品、新能源電磁扁線、機器人領域應用等多方面積極佈局發展。海外新設子公司,擴大基地產線規模,境外業務收入及產品銷量增長;提升稀土永磁材料產能,其產品應用於多個高端領域;新能源電磁扁線形成6萬噸產能,與衆多廠商合作,在越南基地已量產;銅材與稀土永磁產品在機器人多個部件和場景實現量產 。
據瞭解,公司在數字智能製造方面成績顯著。以數字化願景爲牽引,聚焦六大關鍵場景,依託信息技術實現全價值鏈數據建模與流程再造,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獲評“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等多個榮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調研詳情如下:
公司向投資者介紹了公司發展戰略、產能佈局、產品應用、經營亮點等基本情況。
1、公司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
答:公司專注銅加工行業 39 年,是國內規模最大且產業鏈最完整的銅及銅合金材料製造企業之一。2021-2024 年,公司銅及銅產品產量年複合增長率爲8%,至2024年公司實現銅及銅合金材料總產量 191.62萬噸,佔中國銅加工材綜合產量比例爲 9%,持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成爲行業主要的產品標準制定者。公司是國內少數能夠滿足客戶對棒、管、板帶和線材等多類別銅材產品一站式採購需求的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通訊電子、電力電氣、芯片半導體、AI散熱等領域。公司在戰略與文化、客戶資源、科技研發、智能製造、精益管理、低碳環保等多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2、公司海外業務發展與佈局情況。
答:公司秉持全球化視野,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2024年,公司在德國、泰國等地新設子公司。同時,通過新建泰國生產基地、拓展越南基地產線規模,擴大海外基地聯動優勢,更好地滿足全球客戶一站式銅材採購需求。公司"泰國年產8萬噸精密銅管生產項目"進展順利;越南新能源汽車用電磁扁線項目、越南紫銅管件項目等已開始量產。2024 年,公司境外主營業務收入 121.61 億
元,同比增長 26.75%,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10.76%。公司銅管、電磁線、銅帶等銅材產品海外銷量 16.99萬噸,同比增長 20.58%。境外業務的穩步增長,有利於加快推動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產品、客戶升級。
3、公司稀土永磁產品的產能和業務情況。
答:公司自2001 年起佈局磁性材料業務,經過 20餘年的深耕發展,現已成爲國內同行業中技術較高、產品體系完善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設有寧波和包頭兩處磁性材料生產基地,包頭基地一期已投產,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的年產能在原有基礎上提升 4000 噸。公司稀土永磁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高效節能電機、機器人、消費電子及醫療器械等多個高端領域。
4、公司新能源電磁扁線的建設進度及業務情況。
答:公司新能源電磁扁線已形成 6萬噸的產能規模。公司積極與世界一流主機廠商及電機供應商開展電磁扁線項目的深度合作,共有 200多項新能源電磁扁線開發項目,已量產 70餘個,實現多個 800V高壓平臺電磁扁線項目的批量供貨。公司低介電常數 PI 扁線產品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兆瓦閃充"技術應用提供材料支撐,已成爲全球首家 1000V 驅動電機扁線量產供應商。同時,公司在越南基地建設電磁扁線產能,已於 2025 年第一季度實現量產,以更好滿足海外市場需求。
5、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情況。
答:機器人領域的迅速發展,有利於促進公司銅材產品和稀土永磁產品在機器人電機與伺服系統、傳感器、減速器、軸承、線束與連接器、熱管理系統等部件的應用。公司電磁線產品與稀土永磁材料在人形機器人空心杯電機、無框力矩電機、減速電機等多個場景實現量產;爲緊跟機器人電機小型化和高功率化的趨勢,公司開發的高精密高導電微細電磁線憑藉尺寸精度高、導電導熱性優良的特點,現已在多款型號機器人電機中試樣;同時,公司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致力於超高磁能積、超強內稟矯頑力和低磁偏角的技術研發,有望更好滿足人形機器人用電機高扭矩、小型化和高精度的要求。
6、公司在數字智能製造方面的最新成果。
答:公司以"融合數智技術,打造智慧金田"數字化願景爲牽引,聚焦數字供應、數智人力、數字營銷、創新研發等六大關鍵場景,依託 AI、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深度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實現全價值鏈數據建模與流程再造,加速運營效率提升,降低生產成本。作爲行業數字化轉型先行者,公司持續沉澱轉型經驗,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先後獲評"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浙江省未來工廠"、"省 5G 全連接工廠"、"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標杆企業"等榮譽。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