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五招 拚亞洲資管中心 全面鬆綁金融環境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證交所/提供
金管會昨(4)日宣佈「2025臺灣周」將於10月15日登場,主委彭金隆主持啓動儀式,宣示推動臺灣成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將透過商品創新、創新企業資本媒合、ESG深化、國際合作與TISA帳戶五大措施,全面鬆綁金融環境,展現打造資產管理重鎮的決心。
彭金隆表示,臺灣資金充沛、產業具國際競爭力,是發展資產管理產業的絕佳條件。「臺灣周」活動涵蓋七大主題,將成爲國際投資人認識臺灣的重要窗口。
當中包括:一、商品創新開路。爲強化市場活力,金管會已開放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多資產ETF,截至8月初,共有14檔主動式與三檔多資產ETF掛牌。未來將持續鬆綁,推動更多具市場性、國際競爭力的資產管理商品問世。
二、資本媒合升級,創新杯、創櫃雙引擎並進。金管會致力強化新創籌資與資本媒合,持續優化「創新版」制度,吸引更多創新企業來臺掛牌;另推出「創櫃版PLUS」,擴充制度與輔導能量,協助中小微新創企業成長。
三、永續治理深化,強化ESG制度與對話。臺灣在ESG與綠色金融領域具領先優勢,金管會將聚焦國際趨勢,與上市櫃公司對話推進制度落實,提升企業國際永續競爭力。
四、國際接軌加速,跨境ETF合作展現成果。目前已有八家外資投信擬設立區域中心,另有五家外銀擴大在臺投資。商品面則推動ETF跨境掛牌合作,野村投信9月將推動臺資ETF在臺北、東京相互掛牌;國泰投信ETF本季也將赴日掛牌,拓展臺灣商品國際能見度。
五、TISA帳戶上路。金管會已推動TISA個人儲蓄帳戶上路,首階段由投信推出低門檻、免手續費的優惠基金。下一階段將爭取租稅優惠與政策誘因,逐步打造第三支柱退休制度,實現全民理財與普惠金融。
彭金隆強調,「臺灣周」不僅是展示成果,更是國際對話與金融戰略的起點,將爲臺灣資產管理髮展注入新動能,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在金融創新與永續發展的企圖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