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蘇超③1.3萬塊球場,成就“現象級”業餘蘇超?
大多數情況下,體育比賽的火爆程度不如演唱會。這一次,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球賽搶票1秒8000萬次是什麼概念?周杰倫演唱會搶票大概是2000萬次每秒,兩相對比,“蘇超”的票務數據令人驚歎。
上輪蘇州主場對陣揚州的蘇超比賽,43617名球迷入場觀賽,再次刷新上座紀錄!“蘇超”這個原本定位業餘的省級足球聯賽,正在創造中國足球的觀賽奇觀,上座率不僅甩開中甲一大截,甚至遠超中超。
火爆的球市,讓多地“不得不”將主場轉移到可容納4-7萬人的當地奧體中心。這種臨時更換主場的底氣,源於江蘇全省13個設區市均擁有現代化大型體育中心的硬實力。
細數江蘇13個設區市,每個城市包括區縣,都有體育場館設施,如此規模,在全國絕對是獨一份。這一切,源於江蘇多年來實施的“新四個一”工程。
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江蘇所有縣(市、區)已基本完成“新四個一”工程,這在全國還是首家。這“新四個一”包括一個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一個3000座左右的體育館、一個游泳館或標準室內游泳池和一個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
放眼全省,江蘇的體育基建到底有多硬核?
在江蘇體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從最初的“四個一”工程,至近年的“新四個一”工程,江蘇諸多城市擁有兩座以上的大型場館羣。如蘇州體育中心和蘇州奧體中心,南京的五臺山體育中心和河西奧體中心。
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擁有籃球館、游泳館、跳水館、足球場等大型場館羣,先後承辦過第三屆全國城運會、第十屆全國運動會、第二屆青奧會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五臺山體育場,是承載着幾代江蘇球迷記憶的“精神聖地”。在蘇超南京對陣無錫的比賽中,該球場創下了15669人上座紀錄!由於球票線上銷售秒殺導致供不應求,如今南京隊主場已由坐擁近7萬個坐席、更加現代化的南京奧體中心承接。
事實上,除了新興的蘇超聯賽之外,江蘇全省各地、各種級別的足球賽事遍地開花。僅足球項目,江蘇近三年建了3000多個足球場,蘇州作爲足球重點城市,則擁有5座具備舉辦國際A級賽事能力的足球場。蘇州崑山奧體中心,採用國際標準建造的專業足球場,也是省內唯一一座滿足國際足聯比賽要求的國際一流專業足球場。
全省擁有足球場地11632個(其中城市10132個,農村1500個),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36塊。今年前五個月,全省新增球類場地273片,其中足球場27片。同爲足球重點城市的南京,近年新增校園足球場地近180個。
包括足球場地在內的各類場館優勢,成就了江蘇羣衆體育大省的稱號。或者說,蘇超聯賽擁有如此衆多高質量的硬核場地,只是江蘇場館優勢的一個縮影,折射的是江蘇近年來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方面的成就。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江蘇擁有36.37萬個體育場地,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8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爲4.46平方米,位居全國第一。數據顯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和農村“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已雙雙突破97%。
“遍地開花”的大小場館,也爲辦賽提供了可能。從萬衆矚目的國際賽事、緊張激烈的職業聯賽,到深入基層的社區足球賽、校園聯賽等各級各類賽事,都離不開各類場館的託底。
據統計,2024年江蘇省共舉辦足球比賽30068場,其中國際賽事9場,職業賽事180場,全國賽事1284場;省級比賽1476場,市級以下比賽27299場。參賽球隊12452支,參賽人數205838人,參賽人員達80萬人次。
不爲人知的是,承辦各級比賽的能力和經驗,也是“蘇超”得以“出圈”的重要原因之一。別看“蘇超”定位是業餘的,辦賽標準和規格一點都不業餘,完全按照職業聯賽的標準全方位保障。
“我們完全參照職業聯賽的辦賽模式,就拿裁判來說,基本都是國家級以上的,蘇超開幕戰的裁判就是‘中國金哨’馬寧。”江蘇省足協副主席王小灣說,“蘇超”的火爆不是偶然,而是江蘇多年來堅持體育惠民、均衡發展的必然結果。
除了每週的中甲聯賽主場比賽之外,每週同開五六場職業聯賽規格的蘇超,並非易事,這與體育設施的硬件基礎、裁判員隊伍以及競賽組織等專業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不僅要建好場館,更要用好場館。”江蘇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流的場館是基礎,而讓場館真正“活”起來,關鍵在於惠民政策的落實與運營模式的創新。
近年來,江蘇不斷強化公益惠民,挖掘城市的金角銀邊,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更加可感可及。2024年,省體育局聯合省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了《關於推動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管理 提升全民健身服務質效的若干措施》,強力推進公園綠地嵌入體育場地,全省累計建成體育公園(廣場)1400多個、健身步道5萬多公里;政策出臺後,全省公園綠地共新增球類場地405片。
嵌入式足球場、24小時開放球場、城市公園……這些創新形態的場地,將足球真正送到了市民的“生活圈”,讓“想踢就踢”成爲現實。
“以前踢球要跑大老遠,現在小區公園就有場地,下班就能約球。”南通球迷張濤讚歎,這些創新場地大多還是免費或低價開放,真正讓足球走進了日常生活。
多年來,江蘇持續投入省級專項資金,並將體育設施建設加入民生實事,其中,公共體育場館“低免”開放已連續十年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僅2025年,江蘇省財政廳會同省體育局下達2025年度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1.87億元,支持全省130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進一步激發羣衆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爲羣衆健身提供更多便利。
以江蘇省五臺山體育中心爲例,該場館全年開放不打烊,每週低免開放時間不少於35小時,週末、法定節假日、學校寒暑假期間每天低免開放時間不少於8小時,實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全面免費開放、重陽節對老年人免費開放等惠民舉措。
不僅如此,江蘇的體育場館還積極承接各類羣衆性賽事(如社區聯賽、企業盃賽)、青少年培訓、足球文化活動等,保持場館高頻使用率。
就拿這次的“蘇超頂流”——常州來說,今年常州將在各轄市區運動健身場館、高校體育館及操場等場所舉行210場體育賽事活動,涵蓋羽毛球、馬拉松、賽龍舟等衆多運動項目。
“蘇超”現象的火爆,正是江蘇羣衆體育工作成效的最佳註腳。當終場哨響,球迷帶着激情走向城市深處,消費在延續,活力在傳遞。(強慧娟 張浩宇)
目前1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